您当前的位置: 霍州市 >> 霍州市市文化 >> 霍州秧歌

霍州秧歌

霍州市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处临汾市北大门。东倚霍山,与沁源县、古县毗邻;西跨汾河,与汾西县接壤;南扼十五里垣,同洪洞县相连;北籍韩信岭,和灵石县交界。市内铁路和高铁从北而南贯穿通过。公路纵横交错,车辆四通八达。

全市30余万人口,分布在三乡四镇五个街道办事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政治清明,文化宏厚,经济繁荣的地方。

霍州莺歌是流行于霍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其曲调动听,舞姿翩翩,动作健美,道具独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只要有社火,就有莺歌的出现,只要有重要赛事活动,就有莺歌的表演。莺歌已成为霍州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美餐。

霍州莺歌起源已久。相传北宋年间的一个元霄节前夕,霍州城内一座大客店里,住了许多山南海北的客人。其中有花鼓艺人,卖唱女郎,落弟秀才,陕西客商,南方货郎,浪迹天涯的大夫。他们在店老板的倡议和资助下,各自发挥特长和技艺,能说的说,能唱的唱,能跳的跳,组成一班临时的“红火”队伍参加元霄佳节活动。活动中他们载歌载舞,多姿多彩,演出后一举夺魁,轰动了全城。当时有人就将其一一记录,组织排演。此后年年便有了这个表演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地充实加工,逐渐形成了霍州莺歌。

霍州莺歌的表演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清场”、“走场”、“混场”。开头叫“清场”,是由鼓手率领花身子、老娘、公子、货郎、小丑朝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圈,伞者在圈中一个人顺时针走小圈,即兴编词,说一些迎合人心的吉利话。接着伞者还继续唱几段,唱时采用“高调”,唱词也多是即兴而编,词变调不变。伞者演唱完后,在最后一段唱词中“叫场”,换其他人进圈内表演。公子、货郎、老娘和小丑,轮流进入圈心进行说唱表演,最后再由伞者结束清场部分的表演。“走场”的表演时,鼓手擂花鼓,舞动“缠丝”,一溜“花梆步”冲进圈内进行特技表演,并不时地带领大家跑各种队形。队形的变化,主要看鼓手的动作和听鼓点的变化,如“点槌止步”动作就是鼓手在变队形前常用的暗示动作。如鼓手结束“走场”的表演,一般都要做一个“二踢脚”动作,众人就会立即应合做“小翻身”和“踩家伙”动作,这样就结束了“走场”表演。“混场”就是大家围着鼓手收成“一字”队形或者半圆队形,由鼓手起音扎调,一唱众和,或者齐声合唱,或者分唱、对唱、说唱,随曲而定。最后由伞者上前唱收场话,这样才结束全场表演。

从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缠丝”、“花鼓”、“小斗锣”这三件是莺歌艺人们表演中不能分开的道具。整场莺歌中开头的“清场”主要是以个人说唱为主;中间的“走场”以舞蹈和走队形为主;后边的“混场”是以集体歌唱为主。因而,我们说霍州莺歌是将说、唱、舞融于一体的载歌载舞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其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先前的霍州莺歌是祖辈们打造出的一项文化品牌。而今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目前的霍州莺歌面临失传断代的危机。如再不尽快采取保护传承措施,它将会渐渐地消失。

可喜的是在我市文化局的倡导下,霍州市八蜡庙民间鼓乐艺术协会的成立,为挖掘、整理、研究、传承霍州莺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保护作用。相信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霍州莺歌这朵鲜艳的民间艺术之花,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wh/3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