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历史的足迹霍州党史纪事第四

《霍州党史纪事》

听众朋友你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调频兆赫霍州人民广播电台《霍州党史纪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论述要求,我台和中共霍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将联合开办党史宣传专栏---《霍州党史纪事》。专栏将通过宣传霍州党史人物、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主题,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斗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坚韧的意志投身霍州发展建设事业,努力实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目标。

《霍州党史纪事》年第4期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

《霍州党史纪事》

本期《党史纪事》专栏,我们一同来了解曾任中共霍县县委书记一一李光杰。

李光杰,男,汉族,又名李汉三,小名根拴,年出生,霍县狮子洼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春,李光杰在本村初小毕业后,考入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年秋在霍县一高,经进步教师段慎五、韦风兆组织,李光杰与陈国淦等同学,共同参与创办了霍县“一高旬刊”学社,李光杰是主编之一,他积极为“旬刊”写文章,言辞犀利,以笔墨为武器,议论时政,宣传进步,揭露黑暗,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李光杰考入山西省立第六中(临汾)学校后,他与同学张振山(临汾人)等人,组织创办了“新愿书社”成为《新声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和新文化。当年冬太原党团组织派彭真同志到晋南指导工作时,就居住在书社内,经彭真同志帮助教育,纠正了晋南学生运动中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使李光杰、张振山等受到了深刻教育。

年李光杰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年他从省立六中返回霍县,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年10月前后,李光杰担任中共霍县县委书记,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他努力工作,领导组织群众向地主、绅士、阎政权进行了多次的斗争,在斗争中建立和发展了霍县党的组织,吸收了先进分子入党,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好评。年正月,中共山西省委在霍县城东北顶庙内召开了扩大会议,李光杰代表霍县县委出席了这次会议,听取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传达,选举了新省委。同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再次在霍县北顶庙召开重要会议,李光杰参加了会议,并在会后率领县委一班人冒着危险,深入各地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连续三次在北顶庙召开会议,研究开展党的活动,使霍县党组织在极其艰难与恶劣的环境中巩固和发展。年,霍县党员人数由年的27人发展到50多人。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积极协助山西省委、太原市委领导同志王鸿钧、崔锄人、阎念先、赵源等进行工作。

年春,李光杰在霍县许村教学时,与霍县早期共产党员邢荣达不幸被阎锡山的宪兵和侦缉队抓捕,扣押在太原山西省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后转入山西第一监狱。判刑后于年转入山西反省院。在狱中,李光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立场坚定,参加了绝食斗争。在阎锡山反省院期间,李光杰认识了狱友史化民(中共石家庄市委委员)。年出狱后李光杰经史化民同志介绍,到石家庄市附近的敌伪派出所任秘书,以此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同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陈梅生进行了联系,秘密开展工作。年冬,李光杰再次被捕,关押在河北省获鹿县国民党监狱。

年3月28日,李光杰在石家庄慷慨就义。陈梅生、史化民等将李光杰安葬在栗村村北,时年34岁。

听众朋友,本期《霍州党史纪事》专栏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聆听,下期节目我们将为您介绍霍县《一高旬刊》创办人之一、曾任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段慎五。欢迎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听,再会。

霍州之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ms/13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