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前的照片
上周五的一次秘书处例会,偶然得到一位老兵的信息,年4月23日,我们再次和家属约定,我和志愿者杨艳英、胡蝶驱车前往,初见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远远不像96岁高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的招呼我们落座、沏茶倒水,记忆的闸门慢慢打开,往事娓娓道来。
段纯仁,96岁,山西灵石县延安村人。段家乃当地一望族,老人的父亲段绍京在民国初年毕业于法政学堂,并担任过地方的警察署长,为人和善、性直爽,45岁生育段老,甚为喜爱。其父从小告知老人,要好好念书,才能做一番事业,段老七岁在本村小学念完初小以后,四年后就进入县城攻读高小,之后老父亲带着段老来到太原,后来就读于太原海子边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父亲一直陪着老人直到开学,临走时,父亲送给老人一件羊皮袄,这也成为了父子永诀,从此再未谋面。
年抗战全面爆发,学校名存实亡,老人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听从父亲的教导,留在省城图谋个出路。后入职同蒲铁路局车务生,并随单位迁至陕西西安,又遭单位遣散而走投无路,饥寒交迫。适逢国民革命军第14军李默庵部在西安招收战地宣传队员,老人于是和同学王用中、王执中二人(两人为山西应县人,与段老均为16期3总队同学,王用中老人已于年去世)报考投军。后随14军参加忻口会战。年11月初,因娘子关丢失,忻口中国守军被迫撤退,部队一路撤退到山西霍州,西渡黄河进入陕西,又流落到四川成都。于年春,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16期3总队第一大队第一队,(总队长唐宇纵,云南讲武堂12期,大队长吴楚瑞,黄埔六期),年4月毕业,于原14军继续参加抗战,后转入贵州保安部队、地方政府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老人老伴健在,90岁,二人年结婚,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为数不多的生活境况较好的老兵,再给老人带上纪念章的时候,老人显得很平静,但是可以感觉到内心的起伏。我们送上抗日英雄的条幅的时候,老人喃喃的说:不敢当,不敢当。我、杨艳英、胡蝶整齐地站立一排对老人深深鞠躬说,我们代表全国志愿者,感谢您在到年之间,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的时候,老人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颤颤的努力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还以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刻,老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老人给我们看他的军校同学录(年印制)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王用中的名字。在三年前我的抗战2中的纪录片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名字也是位可爱的山西老兵。老人说与王用中是同学,并且托我打听王用中的下落。
我们告别老人时,车窗外已是万家灯火,为又找到一位老兵开心不已,心里暖暖的感觉。回到家中,遂发微博,寻找老兵段纯仁的战友王用中,短短一小时之内,便接到了来自北京、沈阳、武汉、深圳的志愿者电话。高兴的是找到了段老在军校毕业的照片,遗憾的是王用中老人已经于年去世,心情跌宕难以言表。
隔两日一早又一次来到段老家中,老人的女儿见面就说,前天走后,老父亲久久不能平静。老人说:我都96了原以为就是坐等死亡了,志愿者来了以后,我才知道社会上还有人关心我,还没有忘记我,我要好好的活着,做点事情。这样的话听过很多,老人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和被认可的愿望。其实他们并无过求,仅仅不被遗忘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慰。
将老人原来照片拿出来以后,我们打趣的问这是谁,老人用手仔细的摩挲了半天,说:是我是我,没想到照片还能找到,还能找到!!!
照片上的面容,让我们又一次的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温度,感觉到了那场伟大战争的艰辛。一个个稚嫩的青年,从这里走向抗日战场,走向生死存亡。许多年以后,有的人为国捐躯疆场,有的人拖着一身战争的创伤而归。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炮火硝烟早已被都市的尘嚣湮灭,当年的飒爽少年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唯一不变的是一颗为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赤胆忠心。
向伟大的抗战老兵致敬,向可敬的山西志愿者致敬。
——文李淳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