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天舜日九镇独尊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中镇霍州

尧,不管来自于神话传说,还是历史存在,自《论语》对尧的记载开始,就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绵延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流淌于华夏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已成为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尊崇的德治、仁政的楷模和象征。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尚存于临汾。《霍州志》载:霍州,古冀州地,唐尧畿辅。西周时为霍国。山曰霍,浸曰汾,水曰彘。霍太山一名太岳,今为中镇,彘源发于此。其俗刚悍朴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焉。霍州古为冀州地,乃唐尧畿辅。中镇霍山绵亘贯穿霍州东部,尧祠、尧王洞等古迹都散布于霍山之中。而霍山作为镇山,则与尧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霍山作为五大镇山之中镇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而且更有其位居九州名山之首的显赫尊贵时期。但是到了近代,霍山作为名山,普通人听了都会质疑,即便在文人骚客中,他的名字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在霍山的脚下,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普通百姓,在他们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霍山的凝重,尧风的遗存。而这一切,都必须从尧文化、从中镇霍山文化中寻找。本文就尧文化与中镇霍山的渊源关系做粗浅论述。一、中镇霍山的由来及地位

《周公职录》载:黄帝割地布九州。《帝王世纪》载:颛顼画天下为九州,冀州排名为九州之首。《霍州志》载:“九州皆有山,必以其魁硕伟杰者为镇,谓其能蒸云泄雨,障敌固圉,系民望而安地德也。”《霍州志·沿革》载:“古轩辕氏相厥山川,始行封建,霍即以名,取其恢大也”。霍山之形,与天地同始;霍山之名,与黄帝共传。关于五岳五镇之说,洪武二年明太祖诏旨碑文记载五岳即:东岳泰山(山东)、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五镇即:东镇沂山(山东)、南镇会稽山(浙江)、中镇霍山(山西霍州)、西镇吴山(陕西)、北镇医巫闾山(辽宁)。我国古代十大名山“五岳五镇”名闻遐迩,盛誉四海。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霍州市东部的中镇霍山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博深的文化和磅礴的气势,被历代帝王尊为“总领海内名山”之“太岳”。由此可见,九州中,冀州最大,五镇中,霍山最雄。中镇霍山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二、中镇霍山文化是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山文化蕴藏着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自黄帝割地布九州,颛顼画天下为九州之后,尧舜以冀州之地辽阔,分置幽州、并州,以青州遥远分置营州变九州为十二州。是时,冀州仍为十二州之首。禹恢复九州建置,禹都安邑,安邑亦在冀州之域,故冀州仍居九州之首。霍山为冀州镇山,依列九镇(岳)之首位。正因唐虞夏三世,帝郡皆在冀州之域,而且冀州位居中原,由此,中镇霍山文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中原所赋予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夏禹以后,随着古代政治统治中心的不断变迁,九镇亦随九州的不断变异至隋而定制为“五岳五镇”,以霍山为中镇。自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年)诏冀州镇霍山立祠,唐太宗贞观四年(年)敕重建,以后中镇霍山历代祀典有加。历代帝王在中镇霍山的祀祭活动仅有史记载的就多达63次,同时还有很多在霍山散落的碑文铭刻。这种具有原生文化物证的镇山文化不仅折射出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一种人治与神灵的高度统一,而且反映了一种人依附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实文化。三、中镇霍山祭拜文化源远流长中镇霍山文化寓于着原始而古老的山地崇拜文化。霍山崇拜在华夏原始文化中直接与天帝崇拜即原始祭天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出现时间在夏商之前,距今约年或年以前。霍太山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带,故史籍称:“霍山为华夏之太岳,雄标晋南,名列中镇。古天子敕建唐崇祀典,岁时致祭,国家蒙庥。”霍太山崇拜,是夏商文化或更早的先夏文化(即尧舜文化)的产物,相传尧舜理政,祭天祈神于霍山(尧,姓伊祁,名放勋。传说他曾先后受封于陶地和唐地,故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是史载我国上古五帝之一。《尚书?禹典》载,霍州陶唐峪由此而得名,并建有尧祠),而后世山东泰山崇拜的出现,最早于公元前年左右时的西周齐鲁文化,比原始的霍太山崇拜至少晚千年以上。唐代吕湮《霍山神传》载称:“霍山神者,苍帝之中子也。生于天灵之纪,著雍赤奋若之岁,封冀,总领海内名山”。至少在隋唐以前霍山曾有过尊崇地位,霍山在远古祭祀文化中存在过一个“一岳独尊”的时代。今天在霍山脚下,还有很多因古人祭山神埋玉璧之习俗而沿用“璧”的村名就是有力的佐证。四、中镇霍山文化同华夏根祖文化关系密切中镇霍山孕育了华夏根祖文化,是灿烂的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人类社会文明史发轫于建国,而建国之要害在于立都。在建国过程中城邑的出现是社会巨大进步的表现,而城邑之核心在于都城。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曾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证也”。都城是一国首善之区,建设之精华,文物荟萃之地,是人类社会文明活动的集中表现地。古都更是古代社会的重要遗存。尧、舜、禹均在冀州建都,并在霍山理政、祭祀、治水,形成了霍山文化的早期古代文明,这种上古时期的霍山文化不仅是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佐证了霍山一带曾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流域及汾河流域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夏代真姓霍人(据何光岳考证,真姓霍人原为黄帝族十二姓之后,为箴或鍼,音均为真)建霍国于霍山一带,因霍建国于此,故山上自古即有专祭霍君的神庙,即大真之神。传“霍公求”居于山上,实为国之都城。霍在此立国历夏商二代,周武王灭商时同时灭霍,至此真姓霍国在霍州立国约近千年。后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建立姬姓霍国(姬姓霍国在今霍州城附近),故史籍称之为“霍叔处”,此为霍州有封国之始。霍国子孙以国为姓,有“天下霍姓出霍州”之说。由山而国、由国而姓,山、国、姓“同根一祖”,中镇霍山不仅是远古霍姓姓氏起源地,而且孕育了上古姓氏文化。霍山文化融华夏根祖文化和上古文明为一体,在华夏文明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五、中镇霍山民间文化是尧文化的继承发展中镇霍山滋润着我国古代乃至上古时期先民在创造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拥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继承和发展尧文化的精髓和亮点。威风锣鼓源霍州。尧帝久居霍山,立避暑行宫于陶唐峪,融霍山风雨、松涛、飞瀑、惊雷之声为一体,创锣鼓古谱教化子民与民同乐。锣鼓最早演奏被用来服务于时政、礼制,最先是用于军事。《尉镣子》载:“鼓之则追,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又有“三鼓通则其心一”之说。历史上,霍州威风锣鼓为大唐开国奠基霍邑之战的胜利以其惊雷滚动,磅礴喧哮,排山倒海之势,发挥了显赫作用。鼓从来就与社会的纷争和政权的更替相随相伴。而今仍有“单刀赴会”、“二霸争雄”、“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面威风”八个曲牌名回荡在古老而年轻的霍州大地,震憾京城,饮誉海内外,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沉厚重、粗犷豪放、不屈不挠、奔腾不羁的民族魂魄。霍州威风锣鼓曾出席亚运会和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并荣获“天下第一鼓”美誉。大禹治水始霍山。据《国语·晋语》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得其姓名者为十二姓”,即有25个氏族,12个胞族,有6个部落的大联盟。12姓之一祁姓中的陶唐氏,即唐尧所属的氏族部落,其后裔建立古唐国。《帝王世纪》曰:“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史记·五帝纪》记载:陶唐氏一支氏族于霍州脚下定居,此处尊称为陶唐谷。据唐代吕湮撰写的《霍山神传》所云:“尧时洪水成灾,遣黄能入洪波导禹,故禹承舜命,乘四载,先登霍山祷之,于是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地平天成,万世永赖”。从《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水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来看,说明大禹治水,正是先从太岳霍山开始的。就是这样,根治霍山水患后,方才走出平阳河东大地,沿黄河中下游,率领民众,开山填壑,疏通九河,终将洪水引入大海,历时十三年之久。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霍山陶唐峪尧祠和悬泉山大禹洞的香火特别旺盛,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也广泛传颂。充分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尧王、禹帝战胜自然,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敬仰之情。天下门神出霍州。隋唐霍邑之战,唐王李世民因力斩宋老生(隋守霍之将。公元年,第一次霍邑之战),杀酷似刘武周之人首级,用计收降尉迟恭(公元年,第二次霍邑之战。)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门,多次在梦中被两个无头之人惊醒,遂依徐茂公之计,派秦琼,尉迟恭夜守宫门,果然二冤魂再无来袭扰,后唐王李世民惜二将守门辛苦,便策人画秦琼、敬德画像立于衙门,之后仍安然无事。因为秦琼、敬德两位名将初识在霍州,历战在霍州,结谊在霍州,二人作门神的根源也在霍州,由此驱邪除恶、扶善安良的门神形象便流传海内外,春节帖门神便在民间形成了一种习俗。虽然纸门神、木门神、铁门神、铜门神、金门神等种类繁多,但霍州门神为门神之最。由此驱邪除恶、扶善安良的门神便流传民间形成一种习俗。综上所述,可见冀州地域,平阳大地是孕育尧文化的摇篮,而充分反映上古先民山地崇拜文化的霍山文化更是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霍山随着尧舜时代的远去和历史的尘烟一齐在历史的长河中淡去,但是霍山文化作为尧文化的一部分,因其蕴藏的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丰富内涵与历史的和谐,寓于的原始古老的山地崇拜文化与民族信仰的和谐,孕育的灿烂文明与华夏根祖文化的和谐,滋养的鲜明民间地域文化与民族特征的和谐,虽历经千年而俞显其珍贵。尤其在当今,弘扬尧文化,构建和谐临汾的时代背景下更彰显出其重要作用。俗话说“百年中国看北京,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现在可以这样补充“五千年中国之源看临汾”。尧文化的厚重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中镇霍山是尧文化的一个巨大的地上表征,打造尧文化品牌,重塑霍山尧天舜日之时的九镇独尊,挖掘其影响中国几千年和谐文化的精髓,是提升临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临汾市民族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关资料:中国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国之山,有五岳之分,又有五镇之别。泰山为东岳,沂山为东镇。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东镇沂山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主峰玉皇顶海拔米,被誉为“鲁中仙山”。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由于沂山独居鲁中,巍然耸立,山峦重叠,群峰竞秀,松林茂密,风景秀丽,历代在此设关、建庙、立祠、树碑之事甚多。名人墨客来此游览,倾慕其雄伟奇秀,留下了不少诗句题咏,文化遗迹比比皆是。西镇吴山吴山又名吴岳,自古就是五镇中之西镇,其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内,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米。吴山虽有峰十七,但以镇西峰、会仙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最为壮观。吴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奇,又加上其林海莽莽,面积多达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7%。中镇霍山中镇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是我国古代五镇名山之一。五镇名山是次于五岳的名山,据《禹贡》注,最早为中国古代冀州之镇山。《周礼.职方氏》载“九州之镇山,在冀曰霍,名于后世不可移。惟冀州据北方,地最广邈,河东尤认山水之雄,而独以霍为镇,意在其巍大隆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求群垤,其气象有以冠境内”。尧帝时期,霍山雄居五镇名山之首,商以后始号中镇。隋开皇十四年册封为中镇,迄今历时余年。南镇会稽山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自南朝以来这一带旖旎的风光,就让人有口皆碑。众多文人学士泛舟若耶溪,轻步会稽山,留下许多丽词佳句,给人们留下人文和美景相融的记忆。晋朝顾恺说会稽山水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等都因“会稽有佳山水”而定居绍兴。南朝诗人王藉咏会稽山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传诵千古。会稽山下的若那溪,水清如镜,众山倒影,如诗如画。北镇医巫闾山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今称闾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隋开始,此山便成为“北镇”的“五大镇山”,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而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如您有山西风景、人文、历史、美食等相关图片和文章,或者精美散文、旅游评论、旅游理论探索、建设等方面的稿件,请不吝赐稿。

“行走山西”()感谢您的参与。

如果“行走山西”无意中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名誉,请第一时间告之。

邮箱:

.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wh/3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