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大数据出炉,疯狂的ldquo买

一年一度的大型人群非理性消费

终于在11·11这一天爆发了

不过,由于双11的“高热不退”

很容易留下以下后遗症:

下单之后还陷于抢还是不抢

退还是不退的漩涡当中

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提醒店家发货

反复看余额宝,仿佛数字还停留在11月10日午夜12点以前

觉得自己此时是全世界最穷的人

……

据了解,阿里巴巴官方数据显示,天猫双11最终交易额定格在亿,无线成交占比90%。据悉,今年全球超14万品牌投入万种商品参与天猫双11,海内外超万商家线上线下打通,近10万智慧门店、超50万家零售小店赋能新零售。

(图片来自baidu)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国美等等几乎所有电商平台为了今年的双十一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数据出来后确实有点儿“惊世骇俗”,在这场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会参与的电商文化运动中,不参与大平台促销活动的电商凤毛麟角,这不是间接和电商巨头们对抗,而是需要自身有很硬的底气才行——产品品质。

双十一就像一个放大镜,大平台之于生鲜电商的益处会迅速扩大,但同时,生鲜电商在大平台可能遭遇的“困局”也会格外明显。

首先,生鲜行业区别于别的行业电商,因为产品特殊、存储周期短,用户很难实现大规模囤货。

其次,在这些大平台上,各种大促、活动,基本都是按照品类来进行组织,所以,它集中展现的是平台上来自不同商家的相同产品,而非一个商家的所有产品,用户对于商家的认知难以形成。不仅如此,大平台品类聚合、品类呈现的背后,其实是“价格战”的逻辑,你作为平台上的商家,你想获得好的位置、好的流量、好的业绩,你就必须配合平台,用低价拼杀。这时候,领先品类的价格是王道,至于具体的产地、品质以及品牌就显得并不重要。

对于标品,如此玩法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品质主导的生鲜产品而言,这多少有些舍本逐末。生鲜这个行业的最基本要求:品质第一,品质的保障即溢价。

所以,往年双十一过后,生鲜水果电商总会在迎来一波投诉、吐槽的小高峰,也就是最近的这几天。大众商品也会从疯狂的“买买买”,变成平静之后的“退退退”。双十一本就是物流高峰,物流速度会变缓,而生鲜电商要求的就是速度,时间即产品的生命,如果拖到几天或是一周后发货,苹果早就变“烂果”了,即使冷链技术再发达,产品也失去了原有的“鲜”。品质不能保证,用户体验何在?

优质的产品品质是一个农产品电商最硬的底气!

百诚源是根植于优质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平台,按照“政企合作、龙头带动、品控严选、原产直供”原则,致力于为地标特色产品创建和开辟体系完备、发展健康的生产流通新模式。立足服务,助力农产品上行,为客户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从原产地到顾客餐桌上的绿色健康安全通道。

百诚源CEO杜非也是首位在生鲜行业中,抛出“生鲜不参加双十一”言论之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11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