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有个霍州署,与北京故宫不相上下

霍州有个霍州署,与北京故宫不相上下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霍州,   古霍名郡坊

  听人说中国官府衙门建筑有“四大代表”之作,它们分别是北京的故宫、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山西的霍州府衙、河南的内乡县衙。前两者我都曾造访过,而霍州府衙和内乡县衙却未曾谋面,充其量也就算看过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办公场所吧,州和县政府的则没有去过。以前也去过平遥古城中的县衙,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不知为可没有列入这“四大”代表之中。这次来山西与朋友商量,决定借机走一趟。

霍州府衙,座落在山西省霍州城的东大街上,据说始建于唐初,是全国目前保持得较为完整的地市古代官府衙门。

由于早晨起得早了些,霍州城内的街道上还没有多少行人,我们决定将车停在路旁,沿东大街慢慢地溜跶过去。

古城的街道还算规整,看得出署衙所处的位置属市区中心,周围商铺林立,店家众多。距署衙约3、4百米处有一古色古香的钟楼,耸立在十字街头,那便是霍州鼓楼。走到近前,我发现这鼓楼是由青石青砖建造而成,底部呈十字拱形,下部可通行人车,上部为二层阁楼式建筑,采用十字歇山顶,算得上是典型的十字骑街鼓楼,其风格应为明代建筑。

鼓楼东西南北各有一个拱型门,正对着四条街道。东门上楣曰“对霍”,依此看来霍山应在城之东面;西门上书有“镇汾”,因汾水在城之西侧,人们祀望能镇住汾水,使之不泛滥泱民;南门镌刻有“迎熏”,意在迎接来自南方的暖风;北门上有“拱辰”二字,意思是执政者应以德感人。整座建筑飞檐翅角,斗拱重叠,给人以云拥翠叠,凌空欲飞之感,不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只是由于现代交通方面的问题,如今的鼓楼被用一圈围栏围了起来,不再使用了。

图   霍州署二门

看罢鼓楼,我们来到了霍州署衙前。大门前静悄悄,一个人也没有。看来还没到上班时间,我们只好先围绕着衙门前的牌坊转转。只见一座4柱冲天坊临街而立,坊的正面题额上写着“古霍名郡”,表明霍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左边写着“平理”,右边写着“保厘”,据此可知,这霍州古衙当年既负责一方的审案断案,维护地方治安稳定,又负责收缴税款,征纳钱粮,可见责任重大。

牌坊后是一座高大的谯楼,如城门般屹立在那里,大门的上方镌刻二字:“振辰”。后来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此二字来自《伦语》,意思是要执政者以德感人,这样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

图 谯楼

总算盼来了工作人员,我们做为第一拨客人走进了霍州署衙。

穿过谯楼厚重的大门,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这里是署衙的丹樨,是用来举行社火活动的地方。也是古代体现官员与民众“情乳交融”、“军民一家亲”的地方。那些斑驳的青砖仿佛正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热闹场景。广场后是一条长长的高出地面约80多公分的通道,直直地抵向仪门。在甬道上建有一四柱三间坊,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戒石碑”。看来在中国古代还是十分注重官员操守、修养培育和教导的,除了日常管理考核外,许多官府衙门前都立有戒石碑,上刻铭文,以时刻警醒官员要“为人民服务”,最常见的就是这霍州衙署戒石上刻的这样几段文字:“公生明,廉生威”,“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图 小广场

官府门前立戒石从何时起我没有考证,据说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的。宋太祖让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把这几句话写出来,刻在石头上,立于官府衙门前,用以提醒、警示官员。想想这事还真可能始于赵匡胤,他不是临死前专门刻了一通碑,秘不示人,明确规定只有皇位继承人才能在登基之前一个人单独阅览。刻碑示人,成了宋太祖的一大秘笈。

有趣的是,在甬道右侧堆放着一些残碑,我无意间发现一块碑上刻有一段文字:“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以手续,非除了他不可。署理霍县知事姜靖敬刊。”呵呵,这原来是山西省督军阎西山的训话呢,看来这阎长官还算了解民情,知道这人世间还有一批“劣绅土棍”,这倒叫人有些吁嘘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提出过“公生明,偏生暗”,就在这山西霍中,明代有位学正,名叫曹端,也曾提出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些话成为后来政府教育官员的座右铭。

学正在明代是负责教育的,仅是一个九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干部,一位“县教育局的局长”就能提出如此深刻的思想,可见霍州这地方人杰地灵。

继续前行便到了仪门,门正中高悬着“霍州署”三个金字。令人觉得可笑的是,大门两侧各有一尊雕像,左为秦琼,右为尉迟恭,两位守门人怒目圆睁,双眉倒立,执兵披锐,站在门旁。要知道这霍州府衙可是当年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办公行辕,尉迟恭才是这个官府衙门里的真正主人,哪有让主人在此看大门的道理?之所以在门旁立上这俩位的像,无非就是因为当年李世民在霍州一代打仗时,曾在此住宿,睡梦中见两个无头人找他索命。后来秦琼与尉迟恭为李世民所住的门口值班,李世民才睡得安稳,再也不做这样的梦了。李世民认为秦琼与尉迟恭有镇妖避邪的威风与能力,于是叫人将二人的图像绘于门上,从此开创了中国贴门神的民风。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贴门神,以驱逐鬼魅,镇宅避邪,以求安宁吉祥。

图   门神,从下边的字看是温州的某位商人所献的吧?

霍州署衙的核心建筑是大堂。我站在宽大的月台上端详了半天这座被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只见它面阔五间,前面有一北方门斗状的抱厦,后面才是大堂正殿。大堂的屋顶为歇山顶与卷棚顶相连接,造型别致、朴实。

入内细瞧,整座大堂采用的是减柱营造法建造的,所以大堂帅案前的空间显得宽大明亮,只是这大堂里的装饰既无描龙画凤,也无花草楼台,除了那光明正大之类的匾额外,几乎没作任何装饰性的修饰,甚至有些柱子都没有做过什么打磨,有的连粗细都不相同,勤俭之风可见一斑。倒是那门斗抱厦做了些修饰,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农夫怀抱着一丽装少妇,叫人有点忍俊不禁。难怪梁思成称其为滑稽绝伦。

图   大堂

图   六部办公的地方

大堂内的墙壁上隽有石刻五方,其中一方是清光绪年间霍州知州直隶州事铁岭德生撰写的《重修霍州大堂记》,记事内容无非是何时何人重修大堂之类,但其中有几点引起了我的注意,石上除了刻有组织重修大堂的领导人姓名职务外,还刻有诸如:“泥匠张炳照、木匠段培祥、油匠刘洒乐、石匠杜春发”等。哈哈,这显然是一幅质量保证书,几百年后仍可“追责”呢。

步出大堂,望望三晋的天空,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无官一身轻看来这话不假,不知当年坐在这大堂之上的尉迟恭,每天面对的“平理”、“保厘”之事是何等心情。

内容来自老博的博客

霍州新老乡点下面

↓↓↓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3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