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发明家薛心亮
霍州市大张镇大张村有一位农民发明家,他名叫薛心亮,30年来,硬是凭着一股钻劲,一份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搞了30多项发明创新,写了足足20万字的实验笔记,撰写了十几本设备操作手册,年他发明的第三代“电热自熟玉米面条机”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产品热销全国,成功帮助多个体户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
怀揣着美好梦想,他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今年58岁的薛心亮,中等身材,短发寸头,格外精神。当那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摆在我们眼前时,很难想到他就是“电热自熟玉米面条机”专利的发明人。薛心亮的院子干净利落,阳光透过院内高大的核桃树撒下斑驳的树荫,我们倾听他的人生经历,深感敬佩。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七、八岁便开始割草养猪、拾柴挑水,父母尽了他们最大努力只能供我上到初中毕业。”朴实的言语中流露出薛心亮童年生活的艰辛,也正是这段艰苦的童年经历激励了他长大后要干一番事业,造福社会,让更多贫困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
19岁那年,薛心亮应征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退伍后,我也想找个单位上班,但未能如愿,于是横下决心,就留在村里,我就不信农民干不成事业!”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薛心亮响应党的号召,成立了“大张村粉条技术机械协会”,立志在农产品加工机械研发方面创出一条路子。
“咱农民,搞不了高科技,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薛心亮把眼光落在玉米粉条机的研发上。
当时,大张村有很多农民开粉条加工作坊,但都沿用传统的工艺做法,生火、熬煮、过滤制作工序复杂,不但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需要炭火加热,使得满屋子烟雾缭绕,食品卫生难以保证。
“如果能研制一台环保、高效的机械,解决传统粉条加工的诸多弊端就好了!”薛心亮脑子里产生这样一个念头。正是大胆的想法催生了他的第一项发明:第一代玉米粉条加工机。创新永无止境,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复改进,成功研发了二代、三代玉米粉条面条机。年,薛心亮成立了“霍州市粉条技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公司经理,将他的研发产品批量生产,向全国推广,完成了他人生路上一次重大转折。
30年坚持不懈,他收获了累累硕果
搞发明,并非易事。对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而言,他走过的路,艰辛可想而知。薛心亮也坦言,知识的缺乏确实为他搞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薛心亮常年订阅了《农民报》、《科技报》、《市场信息报》等十几份报刊,也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最忠实的观众。他最信奉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此实验,他都坚持写实验笔记;每有灵感闪现,他会马上记录下来,30年来,他写了足足20万字的实验笔记,撰写了十几本设备操作手册。就这样,他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很多时候,实践结果并不能达到预想效果,为了解决一个细小的问题,往往需要付出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努力实验!”薛心亮的第一代玉米粉条机诞生后,虽然出产率高了,但还存在烧火污染、主轴固定、不易清洗、加工出的食品不好吃等问题,薛心亮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实验。温度不合适,调;组装不顺手,改;反反复复,重复了不知多少次。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第二代玉米粉条机研制出来了。二代粉条机采用电加热方式,解决了污染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工出的粉条比一代分条机好得多,可是设备主轴固定,清洗不方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薛心亮继续埋头钻研,终于在年成功研发了第三代“电热自熟玉米粉条面条机”,这一款多功能,环保高效的机器,可制作玉米精制面条、高粱面条、大米米线以及各种薯粮粉条等产品,用该机器加工的食品光滑劲道,美味可口。年他的这项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
30年来,薛心亮硬是凭着一股钻劲,一份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经过几百次、上千次的实验,发明了三代玉米粉条面条机、玉米淀粉机、薯类淀粉机、榨油机、糖果机、腐竹机等12种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研制出精制玉米面条、荞麦、薯粮混合粉条、玉米淀粉拉皮、玉米薯类混合拉皮等20余种食品,摸索出一套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撰写了十几本操作手册。
一心想着为民造福,他的发明梦从未停止
“把产品和技术推广出去,为民造福。”这是薛心亮搞发明的初衷。他不仅善于动脑筋搞发明,更善于掌握市场,进行产品推介。
30年来,他积极推广玉米、薯类深加工淀粉、粉条技术,创新粉条加工机械,培训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学员余人,出售淀粉机、粉条机等各种机械设备多台。尤其是获国家专利的“电热自熟玉米面条机”,更是受到了各地创业者的广泛什么是白癜风图片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