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西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等,共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
贾平凹说过,“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
霍州属晋南,霍州话属河东方言,也就是中原官话,说霍州话(或晋南话)是古代的普通话,并非无稽之谈,并非牵强附会。我曾经在《霍山》年第3期,用一篇《又古又土的霍州话》,表明了这一论点,得到了不少老乡的认同和点赞,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证据不厌充分,三年来我处心积虑又搜集来一些新证据,继续来夯实这一观点,铁证如山,有据可鉴。
我的论据是建立下面规则之上的——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
词的韵脚因词牌而异,但所有词也必须是合撤押韵。
1、霍州话说歪斜的“斜”是“xiá”,古汉语中的“斜”就念“xia”。如: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2、霍州话说“蛇”是“sha”,古汉语“蛇”就念“sha”。如:
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元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林洪《宫词》:“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3、霍州话说“车”是“cha”,古汉语中的“车”就读“cha”。如:
吴伟业《圆圆曲》:“相见初经田窦家,候门歌舞出如花。许将威里箜篌枝,等取将军油壁车。”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膳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4、霍州话说“来”是“léi”,说“开”是“kēi”,古汉语中的“来”就念“léi”,“开”就念“kēi”。如:
杜甫《冬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至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李适之《罢相作》:“避闲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刘禹锡《饮酒看牡丹》:“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者》:“荆山远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侯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陷映来。”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下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还上,浙东风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极敲铿羯鼓催。唤起滴从泉洒面,倒倾蛟室泻琼瑰。”
苏轼《荔枝叹》:“十里一支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唐·司空图·《故乡杏花》:“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明·杨本仁·《巴人竹枝词》:“院里迎春郎手栽,花时郎绕百千回。从郎去后春无主,纵有风吹花不开。”
5、霍州话说“儿”是“ri”、古汉语中的“儿”就念“ri”。如:
鲁迅《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王维《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花蕊夫人徐氏《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唐代李益江面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牛僧孺《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暗减一身力,潜添满鬓丝。”
6、霍州话说“飞”是“xi”,古汉语里的“飞”就念“xi”。如:金人瑞《宿野庙》:“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丘为《左掖梨花》:“冷艳全欺雪,含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晏殊《菩萨蛮》:“莫学蜜蜂儿,等闲悠扬飞。”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7.霍州话说眉是“mi”,古汉语里,眉就读“mi”.如:
欧阳修《南乡子_浅浅画双眉》:“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须知。更有何人得似伊。”杜牧《闺情》:“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xi)。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8、霍州话说“耳”是“ri”。古汉语里“耳”就念“ri”。如:刘基《北风行》:“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xi)。”
9、霍州话说“泪”是“li”,古汉语里的“泪”就念“li”。如:
范仲淹(宋代)《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霍州话“麦”读“miè”、“国”读“gue”、“白”读“pie”、“陌”读“mé”、“摘”读“ze”、“黑”读“he”。古汉语里的“麦”就读“mie”,“国”就读“gue”,“白”就读“pie”、“陌”就读“mié”、“摘”就读“ze”。“黑”就读“he”。如:
《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贺《梦天》:“老兔寒蝉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盘压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枝陌。”
李贺《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不气无清白。”
11、霍州话“野”读“yǎ”,古汉语里的“野”就读“yǎ”。如:
《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螭,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北朝民歌《垄头歌辞》:“垄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12、霍州话“否”读“fǚ”、“北”读“bǚ”,古汉语里的“否”就读“fu”、“北”就读“bu”。如: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刘辰翁《永遇乐》:“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湘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路,鄜州今夜,此苦又知谁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蒋捷《贺新郎》:“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张炎《月下笛》:“只愁重洒西洲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朱熹《骤雨》:“牧童家住在溪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忽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3、霍州话“遮”读“zhā”,“奢”读“shá”,古汉语里的“遮”就读“zhā”,“奢”就读“shá”。如:
韦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4.霍州话“削”读“xue”,古汉语“削”就读“xue”。如:
柳永《满江红》:“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15.霍州话“鞋”读“hai”,古汉语里“鞋”就读“hai”。如:
宋代黄庭坚《满庭芳》:“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直待朱轓去後,从伊便、窄袜弓鞋。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宋代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16、霍州话茄子的“茄”,读“qia”,古汉语里的“茄”,就读“qia”。如: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膳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
17、霍州话“药”读“yue”,古汉语里的“药”就读“yue”。如:
唐代苏拯《药草》:“生草不生药,无以彰士德。生药不生草,无以彰奇特。”
唐代皮日休:“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18、霍州话“百”读“bie”,古汉语里的“百”就读“bie”。如:
宋代岳甫《满江红》:“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记向来、小试听胪传,居前列。世间事,都未说。”
19、霍州话“夜”读“ya”,古汉语里的“夜”就读“ya”。如:
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白居易《冬夜》:“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20、霍州话“块”读“kui”,古汉语里的“块”就读“kui”。如:
唐代贯休《上孙使君》:“中兴鸾凤集,直道风云会。万卷似无书,三山如历块。”
21、霍州话里“城”有时读“sheng”比如三教乡的东城村。古汉语也读“sheng”
《康熙字典》:城,是征切,盛也,盛受国都也。《说文解字》:城,氏征切,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霍州方言可以说是古代语言的活的化石。它之所以能保持古读音,当然不无缘故。神话传说女娲造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河东汾黄交汇处的今万荣后土祠不远处的脽上,这是中华民族的根祖。中华民族早期部落首领尧、舜、禹都是在河东——晋南建都,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尧舜禹的都城都在晋南地区,那时的中国其实就是晋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晋南话就是最早的“官方语言”。这个具有最为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语系也是观察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标本。
中国古代诗歌最鼎盛的唐朝,一些国相和俊彦之才多出于文中子王通的门下,而王当年就是在其家乡河东一带讲学的,他的语音对后世文坛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诗词中一些字的读音从现在的字典上改变了,给我们研读这些古诗词带来了一些误会——这些千古著名诗词怎么不押韵呢?原来,祖先使用的语音,是河东一带的语音,我们如果用霍州话来读古诗词,那才是原汁原味。
高国栓,年生,年临汾师范毕业,终生从教,爱好看书和音乐,偶有散文诗歌发表,多年来声嘶力竭宣传油盆峪,微薄之力,利在千秋。
加小编,一起讨论、互动交流,欢迎投稿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