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十秒看霍州

平台爆料很多,敬请   在西周时期,霍国还有个叫“彘”的地方。当时周厉王无道,引起国人叛乱,公元前841年周厉王逃亡到彘,至前828年便死在这里。   西汉因在此置彘县,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名永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霍邑县。金为霍州治所。明洪武初,霍邑县省入霍州。民国初改名霍县。1988年设霍州市。   对于“霍”的解释也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霍山又名太岳山,所以霍是“霍然大也”。其实早在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已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注释,他认为“霍”是先秦方言,义为“大山包围着小山”。郭璞一生集“尔雅学”之大成,并以晋代语词中的古语考见古今语音流变,他的解释无疑最具权威性。郝懿行在注释时也赞同郭璞的说法,他说:“山以霍名者非一,皆本地为义也。”他认为全国有多处以霍为名的山峰,而且都是“大山围小山”式的地形。他举安徽的霍山为例:“天柱山中峰小而四围有大山以绕之,与此合矣。”其实山西的霍山也是这种地形,其中部低平,四周山峰环绕。明代《嘉靖七年九月平阳知府祭告霍山文》中就这样描述了霍山的形势:“抗中条而屹乎如案兮,环群峰而缭焉如墙”。这都证实郭璞对“霍”的诠释是很有见地的。   《水经注》中还记载了霍国末代国君霍公求的一个故事。传说晋献公灭霍国后,霍公求逃往齐国,结果这年晋国大旱,民不聊生。掌管占卜的官员说,这是霍山在作祟,山神无人祭祀的缘故。晋献公只好遣使赴齐请霍公求回国专祀霍山,后来晋国才又获得好收成。这一传说是关于祭祀霍山神的最早记载。

  霍山何时列入祀典?我们已无从考见,但在《周礼·职方氏》记载九州的镇山时,就已把霍山作为冀州的镇山。另外八州的镇山是:杨州会稽山、荆州衡山、雍州华山、豫州嵩山、兖州泰山、青州沂山、并州恒山、幽州医无闾山。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又诏令祀霍山为中镇。   隋末唐太宗起兵太原,过霍邑县受到隋将宋老生顽强抵抗。时有一白发翁,告之以盐商古道,唐太宗根据其指点,弃辎重,巡霍山,出奇兵,于彘水之北大败隋兵,斩杀宋老生。此后唐兵南下,直驱长安,如蹈无人之境。唐太宗即位后,认为霍邑大捷是得霍山神人指点,遂封霍岳中镇为应灵王。同时再次明确了五岳和五镇之封。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中镇霍山。至此,中镇霍山神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山中有关举行祀典的建筑及佛道文化建筑如中镇庙、兴唐寺、慈云寺、真武庙、广胜寺、红崖寺、喝石庵等也随之遍布其间。时至今日,霍山仍然是山西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平台爆料很多,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zy/12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