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矿中的老师和同学,献给我们曾经热爱的高中校园。
------田梦阳
还有五天就是谷雨时节,谷雨落,春将逝,又是一年别春时。
年4月15日上午,我和学弟何金辉一起来到了阔别17年之久的霍州煤电第一中学(简称矿中)。
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前身为第三建井工程处职工子弟中学;(一种说法是年)年建校,年更名为霍县矿务局中学;年秋季迁现址。年11月由企业移交到霍州市政府管理,更名为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
斑驳的油漆讲述着母校的过往,刻画着历史的沧桑。
教学楼的东北角以前是一处花园,现在杨树林立,门洞已经拆除。上高三时,我们经常在花园里背书学习。林子的西边是后来盖起的体育器材室。
正视教学楼,和十几年前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升旗台多了个伙伴:天道酬勤。这四个大字时刻提醒矿中的学子们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获。好的学习成绩跟勤奋努力分不开,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楼东南方向的路,曲径通幽,直达餐厅和宿舍。这里一到夏天绿树成荫,教学楼前做早操站不下,我们就站在这条路上。
教学楼侧景
煤电一中介绍
历年高考本科院校录取榜
教学楼南侧的实验楼。一层是音乐大教室,二层是物理化学实验室。年,我们来到矿中上初三重点班。初三重点班一共两个班,录取了全矿务局最好的苗子。90年代的煤电一中,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都达到了顶峰。
当年的初三重点班就在这道铁门里面。
再往南走,我们来到了矿中餐厅。餐厅外围扩展了不少,以前左右两侧都有花池和小路,如今全部铺平。
十几年前,餐厅还是学校经营。一下课,我们就跟“饭伙”们敲打着饭缸子飞驰到食堂。因为只有一家经营,而且只有两个窗口,谁要是晚了,就得排老长的队。也有不讲理的,打饭的队伍已经排了老长,人家来了之后,直接插到最前面,弄得大家怨声载道。还有中间插队的,也有给同学塞缸子代打的,各种打饭招数。
后来食堂的北侧开了个门,一对夫妻在那做早点、午饭,一份汤面五毛钱。那汤面味道杠杠滴,那是我们的最爱。还有他们的炒面,总是吃不够。自从那对夫妻开早点后,食堂的生意每况愈下。下了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狂奔到侧门,吃到美味的汤面和炒面,是我们那时在吃上最“大”的追求。
现在的食堂已经有一号、二号、三号窗口,意味着三家经营,学生们多了选择,伙食不再单一。
学校文艺汇演的舞台,这里是每一个才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记得我们那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热情的沙漠》。
那时候为了能早点打上饭,饭缸要带到教室,否则只能放宿舍,现在食堂已经有了储藏柜,方便多了。
餐厅侧照,以前这里有一条小路,通水房。
曾经的锅炉水房,现在已经歇业。
学校篮球场,就坐落在旧男生宿舍前。
六年前的矿中(学弟提供)
曾经的学校澡堂,现在因为环保要求,也不得不休息。
矿中唯一的米操场,以前还有观礼台,后来因为汾河水位上涨,观礼台撤掉。这里是高一新生军训的地方,每年秋季的运动会在此召开。九十年代,矿中的运动会开的如火如荼。记得那时候,我就给校广播员提供通讯稿。赛场上,同学们挥洒汗水;后勤上,同学们竭力保障;宣传上,同学们大显文采。运动会凝聚了人心,彰显了向上、向前、团结友爱的精神。
我们那一届还有7公里的校外越野赛。从大操场跑到橡胶厂,再返回。那时候,矿中外围路上很干净,没有拉煤车的侵扰,学校安排车辆保护。这项赛事很有意义。后来,考虑到大车越来越多,越野赛渐渐淡出了视线。
大操场略显落寞
立定跳远场地
曾经的观礼台如今被齐刷刷的白杨取代
后来盖起的男生和女士宿舍楼。98年刚到矿中时,男生和女士在一个宿舍楼。
女生宿舍以南是教师住宅。
路上遇到一位老人,看到我们拍照,他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原来老人87岁,他是矿中最早的一批老师中的一员。梁老师知道我们重走母校路,和我们聊了很多。他说到了下马洼,说到了梁衡老师,说起矿中,他更是滔滔不绝。
虽然已经87岁,但梁老师身体棒棒地!
和梁老攀谈之时,我们又见到了初三重点班教我们英语的李建祥老师。十七八年未见,李老师还是那个样子,小胡子依然保留,风度翩翩。李老师和我们聊了近半个小时,他向我们介绍了矿中现在的情况,说到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的冲击,话语间,李老师多显无奈。多年来,李老师坚守教师岗位,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矿中。在此,我们向李老师致以最高的敬意!
走廊的东侧是小花园,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唯有他们仍然坚守阵地。
在实验楼前,和学弟学妹们畅聊。
离开矿中校园,我们特意去机厂家属区拜见了薛俊藻老师和王冬琴老师,多年来,她们和李老师一样,坚守在岗位,奉献于矿中,让矿中生生不息......
几张学生时代的照片,刻画着我们的青春年少:
高一军训合影
辛置矿老师去矿中看望初三重点班学生
初三重点班毕业合影
高中毕业合影
光阴荏苒,母校难忘。虽多年未回,但心系老师,心系校园。重走矿中路,再踏校园门,一切过往如影浮现。
感谢母校,让我成长,让我进步。
感谢老师,让我懂得如何做人,让我学会感恩。
人间四月天,不忘母校师生情......
作者:田梦阳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