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回顾九一八勿忘国耻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霍州那些事,再点击   细节二:爆破柳条湖铁路有何玄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必须寻找一个借口,石原把目光投向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这里距北大营只有多米,便于嫁祸东北军。石原对实施爆破任务的河本提出要求:爆破后,必须保证这段铁路还能顺利通过火车。在石原看来,炸铁路原本就是个借口,炸完了还得修,那不是犯傻?河本按照石原的要求,经过仔细估算,使用了42小包黄色炸药,爆破后只是把这段铁路的枕木炸毁,铁轨轻微弯曲。20分钟后,从长春开过来的火车,虽然震动了一下,仍然安全通过。然而,随着柳条湖爆炸声响起,一场重大事变也拉开帷幕,关东军随后以南满铁路被炸为借口,向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就这样发生了。

  细节三:2万关东军何以打败20多万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关东军的正规部队也就一万多人,加上南满铁路上的独立守备队等满打满算只有2万人。东北军有多少?正规军20多万,沈阳附近就有6万多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双方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日军仅以伤亡24人的代价,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沈阳,并且缴获东北军余架飞机,此时距柳条湖爆炸还不到12小时。在日军攻打北大营时,张学良正在北京前门的戏院看梅兰芳的戏,得知情况后,经过与部下紧急商量,张学良作出了决定:按局部事件处理,以免给日本人扩大冲突的口实。这种决策的实质就是“不抵抗”,如此一来,不仅丢掉了沈阳,而且让日军很快席卷东三省,张学良的东北军全线撤退到锦州一带。

  细节四:弃守锦州最终铸成历史大错。“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把辽宁省政府和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迁到锦州,20多万东北军也系数部署在锦州周围。面对这种形势,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担心东北军一旦抵抗,很可能让兵力处于劣势的关东军吃大亏,因而连下四道命令,要关东军马上住手,别再妄动。但此时石原和板垣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把东京的命令扔在一边,决心继续在锦州冒险赌一把。不幸的是,这两个狂徒居然赌赢了,尽管当时主政南京国民政府的孙科明令张学良指挥东北军进行抵抗,不得再放弃锦州,但关东军用缴获的飞机刚在锦州扔了几颗炸弹,张学良就决定弃守锦州,把20多万东北军全部撤进山海关。这位少帅的理由是:缺少武器和中央的支持,不想作无谓的牺牲。

事变反思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需要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83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而图强又必须先进。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77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勿忘国耻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从年始,沈阳在每年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目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成都、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人们会在那一刻肃穆地听,然后互相说道被侵略的那些故事和感受。他们忘不掉沦陷的记忆,那些悲痛的历史早已经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

珍爱和平

少年强则国强,反思九一八,历史不容忘记,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正视这段历史,从我做起,努力加强自身发展,增强软实力,赶上差距,使得中华民族在进步中不断强大、发展。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白癜风怎么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jt/11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