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人,文化丰富临汾简述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汾水之滨,东倚太行,西靠吕梁,中部是辽阔富饶的盆地。这里山河壮美,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文明流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临汾,黄河景象雄浑壮美,根祖文化誉满华夏,生态景区美丽宜人,宗教遗存弥足珍贵,古迹古建巧夺天工,红色文化照耀千秋,村镇风光古今同辉,城市园林如诗如画,非遗文化异彩纷呈,特色名吃丰富精致。

黄河景象雄浑壮美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一路走来,冲波突折,穿原绕崖,越过河口重镇以后,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急转南下,咆哮着劈开晋陕峡谷,浊浪滚滚,奔涌向海,谱写出势不可当、勇往直前的豪迈赞歌。在全长公里的临汾境内,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孕育着中华文明,使临汾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又以其磅礴的气势,造就了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成为临汾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晋陕峡谷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也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中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在此处敛波成束,从约米宽的河面急缩为50米,倾泻跌落于落差60米的龙槽之中,惊涛拍岸,浪花飞溅,声若雷鸣,气腾云天,四季景色迥异,蔚为壮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50元币曾以壶口瀑布为额面图案。壶口也被列入全国四十佳旅游风景区。

“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莫过乾坤湾”。黄河在永和县境内的晋陕峡谷,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在群山之间荡波逆折,逶迤穿行,形成了若干“S”形大河湾,恰似多幅天然壮观的太极图,称为“乾坤湾”,被认为是中华最为原始的巨大龙图腾。其水体景观集形美、色美、声美于一身。春、夏、秋黄河波浪滔滔,支谷溪流潺潺不息;冬时黄河飞流携卷冰花至封河,岸壁跌水呈冰帘、冰柱、冰瀑,呈现出壮观的北国风光。

在大宁县的黄河仙子祠风景区,群山连绵,沟深峡阔。黄河又显温文尔雅,曲折蜿蜒,像一条彩带飘过。位于东岸的黄河仙子祠,塑有美丽的曹仙媪神像。她拯救人间疾苦,热爱民间生活,反抗旧式婚姻制度,出家跨河在此坐化,成为中华大地的“自由女神”,也是目前所知黄河流域唯一女神。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们顶礼敬仰,香火旺盛,从无间断。每年正月二十二热闹非凡的黄河仙子生日庙会,也成为晋陕大峡谷的一道特别的景观。

境内的沿黄河渡口自古就是一河两岸货物进出和旅客来往的重要通道。有些渡口还是黄河沿岸兵防要地、兵家必争的天堑雄关。永和关在三国时期已为古渡,唐代至清代均有驻军。红军东征时部分部队由此西渡回师。于家咀渡口是红军东征主力部队出征、凯旋的主要通道。马头关、桑津、石鼻等渡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初期,也曾有过水路运输的繁华,为促进当地经济交往作出了突出贡献。根祖文化誉满华夏

临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根祖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的直根,具备人类文明、中华文明、三晋文明发端的考古证据。

(临汾市国保单位、省保单位古遗址类)

丁村人的发现和丁村遗址出土的各类石器,表明黄种人的祖先十万年前就在此采集渔猎,证实炎黄子孙的根就深植于这块土地。大宁县芝麻滩遗址发掘出的文化层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吉县柿子滩等多处远古文化遗址,成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堆积最厚、分布范围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群。翼城县隆化镇枣园村发掘的居民住址遗迹和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等工具,都具有典型的前仰韶时期的特征,是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遗址,被看作庙底沟文化的源头。

4多年前的陶寺遗址,是尧王都城所在,这里出土的文字和成套乐器,以及代表王权的圭尺、龙盘、玉钺、祭祀观象台,从实物角度证实了最早“中国”的含义和“地中之都、中土之国”最初的文明之光;尧庙及尧陵古柏参天、祠宇构筑精美,是祭拜中华民族第一代贤王英灵的圣地。曲沃县桥山据传说是中华始祖黄帝的东陵,它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西陵遥相辉映,是华夏儿女祭祀先祖的又一圣地。

距今年前的天马—曲村晋侯墓地遗址考古发掘,将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历史画卷呈现于世人面前。晋国在临汾境内的侯马、曲沃、翼城、襄汾等地留存的大量文化遗址,充分表明临汾是晋文化的缘起和荟萃之地。

明代移民以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处为集散地,前后60多年18次大规模向全国移民,移民足迹涉及20多个省。从此,洪洞古大槐树处便成为亿万华人后裔寻根问祖、凭吊先人的胜地。生态景区美丽宜人临汾东为太岳山区,西为吕梁山区,中部为汾河断陷盆地。数万年的地质造化,千百年的气候涵养,近百年的人工雕育,成就了临汾雄伟壮观、如诗如画的生态景观。整体地貌分为褶皱断块山地、台地丘陵、平原、复式背斜山地、黄土高原5种形态,林地面积达到64万公顷,种子植物科数占到山西省的82%,峰回路转,植被茂密,景象万千。

位于市境北部的霍山,又称霍泰山,自古就是中华五镇、五岳的中心,历代皇帝祭祀达82次之多。所属七里峪、陶唐峪山清水秀,植被葱郁,怪石奇拙,群峰争宠。作为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洪洞兴唐寺、古县云顶小镇都是游人的好去处。

(霍州七里峪红岩松)

东部的安泽县林木覆盖率达67.2%,黄花岭景区野生连翘达1.4万公顷。每年早春季节,这里的连翘花竞相开放,目极远近,春风习习,山花烂漫。置身于金黄色的花海,令人陶然欲醉。安泽红叶岭景区面积24万亩,每当金秋时节,满山的黄栌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展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灿若云霞的天然巨幅画卷。

(安泽红叶岭)风景优美的人祖山、五鹿山、云丘山、紫荆山、二郎山、悬泉山、舜王坪、乾元山、北姑射山等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尽显山河之魅力与风景之秀丽,无不令人流连忘返。宗教遗存弥足珍贵

洪洞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脚下,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所遗元明时期的建筑是一组依山就势、布局完整、构造精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分上、下寺及水神庙3处。寺院主体结构在建筑学和结构力学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曾受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充分赞誉。上寺矗立的飞虹塔为国内外罕见、最大最完整的七彩琉璃塔,色彩斑斓,造型精美,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塔之一。金代皇统平水版《大藏经》(即赵城金藏)曾在战火中得以抢运和保护,闻名遐迩,尤显珍贵。水神庙保存的元代壁画,具有很高的戏曲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十三级琉璃飞虹塔、水神庙元杂剧壁画与赵城金藏,被称为广胜寺的“稀世三绝”。

(广胜寺)

蒲县柏山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2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层峦叠嶂,景色宜人。整体庙宇依地势而建,气势磅礴,主次有序,层次分明,总体布局又各成体系。自唐代以来,屡加修缮,亭台楼阁俱全,神龛神像完整,建筑布局周密,各种雕饰生动。其地狱群塑阴森恐怖,规模国内罕见。

(柏山东岳庙)

隰县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二年()。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金碧辉煌,精巧玲珑,工艺精湛,梁架彩画富丽典雅,极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小西天的悬塑)临汾所辖县(市、区)其他宗教文化景点特色鲜明,各具千秋。尧都区净土寺飞檐斗拱,庄严肃穆;海云寺建筑宏伟,设计精美;侯马普济寺几经沉浮,修葺一新,香火旺盛。这些宗教建筑历史积淀深厚,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古迹古建巧夺天工临汾文物资源丰富。“全国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临汾”。从丁村人的发现和丁村遗址出土的各类石器,到陶寺遗址出土的文字、成套的乐器及观象台;从尧王创立历法、华表,到天马—曲村晋侯墓地遗址考古发掘,临汾不同时期的文明既交相辉映,又一脉相承,得以立体鲜活地呈现和延续,形成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年,境内不可移动文物8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编者按:截止年底,临汾国保单位已达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余处。文物藏品近42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件(套)。霍州署位于霍州市区东大街北侧,始建于隋,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州署衙门,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分别代表中央、省、州、县四级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其中,霍州署年代最为久远。霍州署衙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占地3.85万平方米,具有很高的观赏、研究价值,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在其中建成的廉政文化馆,生动展示和阐释包括霍州在内的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是临汾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始建于唐代的浮山老君洞,曾名为混元无梁殿,其明代线刻“太上显化图”,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连环画。位于襄汾县城西南25公里的北赵村汾阴洞古庙,周围山环水抱、风景秀丽。洞内玄天上帝殿里竖立着“太(平)邑汾阴洞镇宅龟蛇图”碑刻,为传说中的吴道子真迹“龟蛇碑”。龟蛇图构图严谨,刻功精致细腻,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为龟蛇动物画之珍品。临汾城中心的平阳大中楼,有天下第一大鼓楼之说,不仅因其高大雄伟,还因其三层楼的题词气势恢宏而留得千古美誉。尧都区魏村牛王庙、东羊东岳庙、王曲东岳庙和翼城乔泽庙的元代戏台,同被列为“省保”“国保”,历经数百年沧桑而巍然矗立,成为中国戏台建筑发展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也生动地反映了平阳作为元杂剧兴起与繁荣之地的往日辉煌。侯马台骀庙是汾河流域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祭祀河神的建筑群,是研究祭祀汾河河神及张氏起源的实物资料。翼城四圣宫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座将尧、舜、禹、汤放在一起供奉的千年古刹。还有霍州娲皇庙,曲沃贡院,洪洞明代监狱、兴唐寺、皋陶司法博物馆,古县蔺相如墓,吉县清代长城遗址,永和文庙大成殿,等等,都是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兼具研究和观赏性的珍贵实物。红色文化照耀千秋临汾是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临汾是山西省建党较早、成立工农武装最早、红军东征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前后,临汾籍在外地求学的彭真、刘守维、阎紫琴、李维勤、王之法、韦思恭、张振山等优秀青年,分别在太原、临汾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西省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和临汾党组织的创建者。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第一大队在隰县辛庄(今属交口县)成立,从此,山西诞生了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红军东渡黄河,临汾成为红军东征的主要战区之一。红军足迹遍及临汾全境,解放县城,宣传抗日,扩红筹款,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建立了里程碑式的不朽功勋。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把战火烧到山西,驻太原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牺盟会总会先后来到临汾、洪洞一带。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党的主要领导人都来这里领导抗战。同时,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府机关及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也退至临汾。临汾一度成为华北抗战的政治中心。中共北方局驻临汾帽儿刘村(即今尧都区刘村镇刘村),大力发展和壮大武装力量。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在临汾文艺宣传活跃,贺绿汀在临汾创作的《游击队之歌》唱遍全国抗日战场。在这里,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先形成,牺盟会组织山西新军,建立抗日武装决死队、自卫队、游击队等,打开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粉碎了阎锡山制造的“十二月事变”。解放战争时期,临汾党政军动员人力、物力支援部队南北征战,为解放临汾、运城、晋中、太原等地作出重要贡献。年5月17日,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攻坚战大获全胜,创造了人民军队城市攻坚战的典范。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临汾这块热土曾留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战斗的足迹。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有永和县上退干村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赵家沟毛泽东路居地旧址、浮山县山交河村朱德总司令路居旧址、周恩来演讲地旧址、邓小平安泽路居地等。抗战纪念地有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刘村旧址、八路军总部驻洪洞马牧旧址,午城战役和午城战斗遗址等。党组织纪念地有中共山西省委驻地遗址、太岳军区党委旧址等。人民英烈陵园墓地有临汾烈士陵园、洪洞县韩略烈士陵园、浮山赵东鲁烈士陵园、安泽王光烈士墓等。党史人物故居有彭真故居纪念馆、任建新故居、蒲县段云书艺馆等。村镇风光古今同辉临汾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以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为主,土地产出率较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中部盆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历史上就是农耕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丰饶的土地、宜居的环境、勤劳智慧的人民,使这里成为名村名镇集中的地方。襄汾县汾城镇自西汉置县,历代多有变迁易名,古建筑群规模大、种类多、时间跨度大,是中国古代县级城市的典型缩影,是研究古今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曲沃县曲村镇因天马遗址重大考古成果而出名,由所处晋国早期都邑而享誉,在晋国博物馆和古镇景观的基础上,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乘势而发,同被授予全国特色小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翼城县西阎镇依托历山旅游景区打造环境优美村镇,其特色景点及民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汾西师家沟民居依势而建,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其建造布局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堪称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瑰宝。襄汾县丁村遗址与民宅交相辉映,从远古人类及动物化石到明清时期民居民俗,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久远与厚重。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和人们认识境界的提高,一批古村落古宅院得到保护,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临汾市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干鲜果品以及中药材、林木花卉等种植规模扩大,设施农业发展快速兴起,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特别是年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扶贫攻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突出绿水青山等重要战略目标的大力推进和有效实施,全市农村呈现了彰显特色、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一大批环境优美村镇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纷纷脱颖而出。在村镇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以古韵风情、田园风景、生态园区、自然美景、特色开发、传统风俗为特色的乡村游览区。同时,各县(市、区)顺应时代呼唤,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发展农业观光景区共同打造,引导一批转型发展企业投入到特色农业发展上,成功打造出了一批观光农业景区,已形成规模的有尧都尧王台设施农业景区、侯马“山西芳草香农业示范园”、霍州生态农业示范区、曲沃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翼城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浮山印象田园生态示范园区、襄汾荷花温泉度假旅游景区、洪洞生态观光农业园、安泽“小飞?田园综合体”农业景区、古县石壁观光农业示范园、蒲县蒲园生态园景区、乡宁戎子酒庄和昌宁泽翔庄园、隰县梨博园景区,等等。这些景区或园区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拓旅游休闲新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城市园林如诗如画

临汾市区是在明清平阳府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年建成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年撤地建市时建成区面积34.3平方公里,年建成区面积发展到54平方公里。

在城市绿化美化上,民国时期,只有鼓楼东大街栽刺槐余株。20世纪70年代中期,市区率先实行花果上街,形成独特亮丽的景观,以“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而闻名。改革开放后,经过40年辛勤努力,绿化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年后,围绕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工作思路,全市大力开展国家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到年末,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0平方米。

临汾汾河文化生态公园于年开工建设,北起屯里大桥,南至尧庙景区,全长11.2公里,东西宽米,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总投资14.9亿元,陆地绿化面积3.29平方公里,绿化栽植各种苗木余万株。精品段设有文化艺术区、科普活动区、素质拓展区、体育休闲区、青少年活动区、地域文化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建有九州广场、廉政广场、萱楼等大小景观节点处。年5月1日,实现了万亩汾河公园向市民开放的目标,呈现给临汾人民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美好环境。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涝洰河生态公园位于临汾市区东北部,西接汾河,北临空港,南倚东城,东跨国道,规划“三河五湖六园”22.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8亿元。年启动建设,18.8公里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同步进行。年已经建成龙湾园、福胜园,亭台楼阁环湖布局,建筑与湖塘高低错落,水体面积6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景观节点77个,成为临汾东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名胜带。

临汾博物馆位于滨河西路九州广场南端,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年8月开始施工,年9月18日正式开馆,设计造型为日月相抱,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汾河文化生态公园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同时,以尧都华表、威风锣鼓塑造、蒲剧脸谱塑造、古城公园文化广场为代表的城市雕塑,以标准化卫生间为代表的公厕文化,提升了临汾的城市品位,展现了临汾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各县(市)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了襄汾汾河公园、乡宁北山公园、吉县锦屏山公园、安泽荀子公园、古县相如公园、侯马新田广场等一大批精品化的广场、公园,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优美场所。非遗文化异彩纷呈

临汾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文化遗存不仅包括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古遗迹、古建筑、古村落等有形遗产,还包括大量以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民俗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发展,使临汾享有“戏曲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剪纸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襄汾汾城的花腔鼓表演)在年启动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临汾共发现非遗项目信息资源余条,为全省之最。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临汾市现已形成完整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认定和保护工作机制。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认定和申报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了生态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认定和建设工作。截至年底,临汾市已被国务院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名;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认定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由临汾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由17个县市区政府认定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项。特色名吃丰富精致

临汾境内气候四季分明,生物和矿产资源丰富,地理单元高低落差明显,为生产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市域的土特产品非常丰富,主要有粮油类、干鲜果类、瓜菜类和食用菌类等。农林加工特产著名的有:隰州牌金梨汁、田嫂牌粉丝粉条、午城酒、翅果油、戎子酒、太平米醋、吴家熏肉等。属于古代文明传承至今的特产有:侯马皮影、夜光蝴蝶杯、老粗布、铜乐器、平阳麻笺等。

(央视《美食中国》之临汾篇“蒸情食意”)自古以来,临汾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除“六六”“八八”等传统宴席外,特色小吃可谓五花八门,遍及粮食、果蔬、肉蛋奶各类,酸甜麻辣各味俱全,热吃、凉吃吃法不一,远远超出了词典中关于“小吃”所下的定义范畴。某些店铺摊点做得特别出名,符合大众喜爱口味的小吃店或摊位,食客经常排队待购,生意十分兴隆。临汾小吃肉食类的主要有:曲沃羊汤,霍州羊肉糊饱、猪血灌肠,赵城头肉,翼城北关小车牛肉等。面食类的主要有:浮山烧麦、侯马泡泡糕、尧都区牛肉丸子面、翼城生炒面、洪洞蒸饭、乡宁月饼、霍州年馍等。其他风味类的主要有:隰县空心酥饼、洪洞油炸馓子、襄汾油粉饭、永和地软包子、拌山药面、吉县鲤鱼骨垒等。临汾,这块曾孕育了华夏古文明的风水宝地,厚积着年的文明史。如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依然在承前启后,自信守正,创新勃发。一个山清水秀的临汾,一个厚重文明的临汾,一个红色传承的临汾,一个宾至如归的临汾,必将以更具魅力、更加文明的姿态展现在三晋大地上,喜迎八方来客,拥抱您的回家。本文为《临汾风景名胜志》(三晋出版社年8月)“总述”之三。相关链接:山河壮美,历史悠久

临汾简述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临汾简述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jt/13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