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乡愁梁衡先生重返霍州记

你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晋祠》吗?

文中的晋祠,

山美、树美、水美,

读完让人对晋祠心醉与神往。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梁衡,

是咱山西霍州人。

梁衡先生是我们霍州走出去的一位文学大家,霍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思想和作品都深深地铭刻着家乡的印记。

梁衡先生说:“入选中学教材的《晋祠》《夏感》,那里面描写的泉水和麦浪,其实就是小时候我的小山村里的清泉和麦田。我写的毛泽东住过的陕北窑洞,邓小平走过的江西小路,就是我心里永存的出生的窑洞和童年时的乡间小路。我现在写的‘人文古树系列’,其实就是我小时候大院门口两棵古槐的投影。一个人的一生不管他走得多远,回头一看还是故乡。

年2月6日,

梁衡回到家乡霍州,

与各界代表座谈。

梁衡先生首先参观了《梁衡研究书画展》,展览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作品共计百余幅。

梁衡研究会会长郭思红、副会长朱壮军向梁衡介绍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各种社会效应。

参观完画展后,梁衡研究会会员、研究员、各个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界代表多人参加座谈会,图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丽华致辞。

左起李麦锁、张福义。右起贾王广、薛李珠

会上代表纷纷发言,原霍州市副市长张福义说,《数理化通俗演义》一书成就了许多人,我和儿子都受益匪浅。特级教师贾王广老师,就梁衡散文的悲剧艺术问题请教梁衡先生。

原临汾市园林局局长张俊山(右二)说,作为梁衡研究会会员,家乡人民有事情,我们都会义不容辞的从临汾赶回来帮助做事情。

霍州一中校长韩学东说,霍州一中与梁衡有缘,梁次文老校长(梁衡父亲)是霍州一中第一任校长,我是第十任校长,我们全力支持梁衡研究会的工作,也希望梁衡教授为霍州人民带来幸福。

霍州一中高三年级主任张记梅说,高三语文老师都到了,希望梁老师就高考作文给我们指导一下。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彩霞、语文老师李泽辉都具体提出了一些作文结构等问题。梁衡谦虚的说,这是内行给外行提问题,并以岳阳楼记为例,说明了文章五诀和三个境界。

山西文冠果科技公司经理(左一)为大会奉献上了新研制的保健茶。

陈雪琴、师雪峰、陈淑芳、养心兰、段晓丽等研究会会员都发言,表白了对梁衡散文的感怀。

梁衡先生作讲话并对大家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回答。他表示,“如果我的名声能给家乡的建设带来促进作用,我很高兴。”

梁衡为霍州一中梁衡文学社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代表颁发奖品:梁衡新作《树梢上的中国》。获得梁衡文学社演讲比赛第三名的霍州一中高一学生许露文(右一)当场为梁衡先生演讲《梦想的翅膀》。

会后,大家纷纷与梁衡先生合影留念,图为霍州一中的教师们。

梁衡先生霍州寻树记之红岩松

汾水高歌贺团圆,霍岳欢笑迎亲人。

当日下午,轻车简从开始了寻树之旅。第一颗,红岩松。

红岩松之奇美,奇在突出山体的石崖边上长出这么一颗顽强树,石上无水,怎么办?为了生长,它的根竟沿着巨石外穿行十几米伸向山中汲取水分。它的美,首先是这块美丽的山岩,色泽鲜艳,红中泛黄,青中见绿,据说当年《红岩》一书的制作者中,行军路过这里,拍下树照,后选为书的封面。

这块山岩,造型是绝美的天然攀岩训练场,上头凸出,挑战极限。而最让人感慨的是层层叠石,象一摞摞的书籍,厚薄不一,仿佛是霍山的四库全书,记录古老霍州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旧石器时代起,尧舜,周厉王、唐王、陈赓大将等都在这里留下踪迹。而这树的美,第一美在树身,历经千年,修炼出的肌肉皮肤,血脉喷张,经络分明。第二美在枝叶,似盆景般精致、整齐。第三美在它的精神,这是一颗顽强树,苦心经营着他的生命,岩石上已经生出了它的几只后代,都是那么乐观执着的坚守着这块大石头。

“你就是鲁迅,我就是闰土”

年2月7日上午,梁衡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山西省霍州市辛置镇下马窊村。“在我的记忆里,村里是一个世外桃源,树木葱葱,水流淙淙,有19处泉眼。”梁衡对童年旧事记忆犹新,一条小河从门前流过,门前有枣树,槐树和椿树。

(梁总故居,梁总亲人,左一为侄女)

梁衡的故居在村子最西头,是一座五孔砖窑的院子,他的侄女说:“我妈常讲起你,你伯伯就是生在这个窑里,才成了才,你就在这个窑里生娃吧!你伯伯小时候,年龄很小就跑到学堂听课,钻在桌下听讲。”

梁衡见到了发小梁黄丑,黄丑说:“你就是鲁迅,我就是闰土”。临别时,相互拥抱,已是老泪纵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梁衡讲了几个童年的故事:

小时候,吃完饭,端了半碗水回家,一条大蛇从树上掉了下来,吓得他把碗里的水泼向蛇,那大蛇就要钻进猪圈,几个人拉住蛇,就怕蛇进猪圈祸害猪,可是怎么也拉不出来,正僵持不下,有人喊“回去拿把钎铲了它”,那蛇听了,居然不再往猪圈里钻了。后来人们将蛇打死,埋在山下,那大蛇的蛇骨还被人取出,据说可以避邪。

“记得小时候过年杀猪,那猪的嚎叫,极为凄惨,煞是吓人,娘把我紧紧搂住,直到猪不叫了才放开”。

村里有许多城里人享受不到的乐趣,比如小时候经常能从鸡窝里取出刚下的热乎乎的鸡蛋,到外边取一把椿树枝点着火,一会儿就能炒一个鸡蛋吃,鲜美无比。

出了故居,梁衡先生去看那棵村里现存的最古老的生命:“坚强槐”,这株千年古槐主干树身已被掏空填满砖石,又经一场大火,就在右侧,靠着一层树皮,竟又生出一段新枝。

树身上的疙瘩造型是千奇百怪,宛若浮雕。

从远处看,这棵树也别具风格,那树身像什么?

梁衡到了村东庙,以前被当做学校用的,还盖有戏台。现在一层供的菩萨、二层供的太上老君,年久失修,等待开发。梁衡说,这座庙其实是岳爷庙,最初供的是岳飞,西庙供的关公,一忠一义,文化特色鲜明。

站在山腰,面对文笔塔,梁衡对村长梁耀耀说,退耕还林可以考虑种植文冠果,文昌阁、文笔塔再加上文冠果……

何处是乡愁,云在霍山头,

童年常入梦,杏黄麦子熟。

——梁衡

摄影:乔毅

作者:胡中华

编辑:贾瑞婧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閭d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晩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渶涓撲笟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jt/8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