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国家图书馆梁衡谈经典阅读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阅读经典,让我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1月24日下午2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咖啡馆?经典领读计划”计划

邀您来国家图书馆,

与梁衡老师共同打捞经典,打开经典阅读之门。

年1月24日下午2:00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学津堂嘉宾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和大学课本。

梁衡先生在写作中,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极为经典。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人和事,人们一次又一次提起,一代代地说;经典的美景,人们一游再游,一看再看;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副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

经典所以为经典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

人们每每重复经典,都能从中开发出新的能量,就像一块糖,能嚼出甜味。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掉了;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却让它愈见光亮。

经典之美,一如铜镜,愈磨愈亮。

我们等你来,共赴经典大赏。报名方法(任选其一即可,无须重复操作):1.报名长按下图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jt/9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