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家乡新变化霍州档案人ldquo

头条江达县召开民法典专题讲座 http://www.jiangdazx.com/jdxxw/5826.html

征文选登之十六

细数家乡新变化

作者:郝庆华

山西霍州市档案馆藏有一张老照片——霍县第一批农业合作社社长合影,其中就有我家乡郝家腰村的郝林海。

年至年冬,我县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先后建立了个互助组,17个初级社,年至年上半年,大部分乡村兴办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年至年冬,全县将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扩大合并为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上图中第二排右起第6是郝林海)

市档案馆还藏有年9月22日《山西日报》题为《在郝林海农业社中的青年团小组》的一篇报道,这吸引我多方了解家乡70年来的发展变化。

年9月22日《山西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的百姓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成为全县一个出名的小山村,并在全县首批成立合作社。随后,全村发展到余户余人、两个生产小队,农业生产在全县名列前茅,每年人均口粮达余斤(其中小麦斤),年终分红按时兑现。

村里的林业工作也不甘落后,成立了一个林业工作队。20世纪60年代,村民们就吃上了香甜的苹果、柿子等,还利用自然生长的酸枣树嫁接大枣。

摄于年元月郝家腰村28人集体照,第二排中间带棉帽子的男人是本村青年。

年,村里迎来了28名北京知青,为全村生产发展注入活力。当年,村里通上了电,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知青赵芝强当上了电工,李宗平当上了二小队会计,郝成良、侯文清当上了饲养员。此外,村里实施了一项截流引水工程,在村头建起水库,引水进村,此举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至今,养育全村几代人健康成长。村里自古人人习武,茶余饭后,不管老人、小孩,全村人都习惯集体练武,老师傅精心传授,小孩认真学习,村民习武,全县有名。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很快见到了成效。第一年,村民们都吃上白面馒头。第二年,农作物产量大增,家家户户收入都提高了。后来,村里开了一家裁缝店,老人、小孩穿上了舒适面料的新衣服。3年以后,村民逐年开始建新房,旧窑洞、低瓦房慢慢都闲置了。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们交通出行方式不再以步行为主,大都买了自行车、电动车,有些还开上了小汽车。年全村共安装36部电话,好多人都用上了手机。农村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水网改造,村村通油路,让生活更加便捷。年,全村整体搬迁,村民舍小家,为国家,离开了几百年生存的土地,全部搬进了城区,过上了城市生活。老辈人的愿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已经变为现实。60岁以上老人都领上了养老金,医疗保险全覆盖。这就是一个小山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70年的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

家乡的不断发展变化,激发了一个档案人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新时代,档案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需要,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快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章刊发于年12月12日《中国档案报》(第4版)

作者系档案馆法规监督股股长

排版:杨哲

核稿:刘亚玲杜黎明

责编:霍州市档案馆

//霍州档案//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ly/12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