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州署
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分中轴线、东、西副线三大建筑群。现存建筑由南至北分别为:“二龙戏珠”影壁、“古霍名郡”坊、谯楼、丹墀、仪门、甬道、戒石亭、东、西厢房、月台、抱厦、大堂及东、西耳房、二堂、内宅、静怡轩等。 在全国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中,霍州署有着独特的文化定位。在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府文化体系中,霍州署历史最为悠久。元代大堂建造年代较故宫早一百多年。其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是元代建筑艺术之精品,被我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霍州署的开发开放,对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及科举制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霍州署楹联言简言赅醒世警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州官把修身立德作为为政之道,书写在官衙的醒目之处,非常耐人寻味,令人赞誉。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总理推介的官箴“吏不畏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就出自明代霍州学正曹端之口。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构,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是我国现存唯一较完整古代州级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O0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别有: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年塌毁,年复修。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是一座牌坊式建筑,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是名“戒石铭”,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月台:大堂前平台,为甬道北端一长方形月台,比甬道高约0.2米,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是多年历史沧桑的见证,石狮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为抱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面宽、进深各五间,悬山式屋顶,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周筑墙保,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间宽敞,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梁思成认为大堂建筑一奇在面阔三间,心间阔而捎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都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柏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科房:大堂前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知州宇文镛建。
2.霍州鼓楼
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霍州市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建筑精巧玲珑,独具一格,为明代建筑艺术精华,已载入《中国名胜辞典》。鼓楼,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总高27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阁楼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挂贴金匾额一块,楼上二层回廊外沿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各式图案,做工精细,文物专家认为是明代雕刻之杰作。鼓楼虽经历史沧桑,但其历史魅力犹存。
鼓楼原名谯楼,该楼以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而著称,为明代建筑艺术的精粹。《霍州志》载:鼓楼供奉文昌帝君、财神爷于其上。因此,鼓楼又称文昌阁。因年代久远,又无实证,楼上的钟、鼓已无法查考。 清乾隆七年(),州民曾捐资对鼓楼予以补修,并增设围栏,装饰龛阁、金柱等。这是鼓楼历史上第一次维修工程,在阁楼一层回廊内现存乾隆七年()的《补修谯楼碑记》。解放以来,对鼓楼进行了整体重修与彩绘。鼓楼建筑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阁楼,八卦琉璃罩顶。总面积平方米,通高22米。底座基用青石、砖砌而成,十字拱洞贯穿南北东西。 拱洞东楣书对霍,言东迎霍山之意;南楣书迎熏,意谓迎接南方的熏风;西楣书镇汾,言鼓楼威镇汾河泛滥之意;北楣书拱辰,语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意谓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楼的二、三层为木构制作,布局精巧,风格独特,整体造型雄伟壮观,典雅别致。四面各悬挂贴金大字匾额一块,东书:护国安民;西写:览秀西河;南匾:辅元开化;北刻:保障冀北。匾额环周祥龙瑞云,镂刻剔透。门面上雕有各种花卉、鸟兽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与四周精雕细刻的木制回廊和花卉图案形成了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达到了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楼的屋面的修造采用琉璃筒瓦覆盖,三角形滴水,在戗脊头分别制置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各层檐角起翘,加以檐下斗拱重叠,宛如云朵簇拥,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每个翼角、仔角梁上装有龙头套兽,下部悬挂风铃,风吹铃动,其声清脆悦耳。登楼眺望,水光山色,城周景致,一览无余。
3.七里峪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在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为90万亩,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写园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七里峪风景区潺潺流水,飘飘白云,千仞石壁,悬空瀑布,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场绿草如茵,天地山水,森林牧场浑然一体,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胜似“张家界”、“九寨沟”,是建造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度假村的理想之地。
著名景观
五龙壑海拔.3米,山上有5个壑口,传说是巨龙用爪挖成,故称五龙壑,攀登其上可观霍州全貌。
滴水崖瀑布位于正南沟东侧,落差50余米,流水似银河落天,飞瀑之下有一天然石洞,形成石洞水帘,因此又名洞宾瀑布,其景之奇,实为山涧一绝。
双乳峰位于正南沟东西两侧,因山头酷似两乳而得名,是正南沟著名景点,挺拔的松柏屹立于山顶之端,气势蔚为壮观。
南天门位于正南沟最高处,奇石林立,直入云端,登临天门,置身茫茫云海之上,如入仙景一般。
石人沟位于高达50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中,沟面宽10余米,沟内有一石,高30米,形态似人,故称石人沟。
牛老沟置身其中如进入浩瀚无涯的大草原,无尽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连,令人心旷神怡。
石崖奇松又称红岩松、迎客松,树高4米,生长于巨石之山,扎根于石缝之中,堪称千石不老松。
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坐落在金沟曼底部,面积近百亩,是华北地区天然落叶松重点保护区。
八仙洞位于偷水沟底30米高的悬崖上,深10米,高5米,宽3米,洞内有8块方石,传说是八仙歇息的地方。
4.陶唐峪景区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据大清嘉庆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记》:因尧帝避暑而名(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陶唐峪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和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陶唐峪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摩天岭海拔余米,因千年石龟雄踞山顶又名龟山。龟山之南为莲花山,再往南为霍山主峰老爷顶。陶唐峪的幽谷,以一线天为典型景观,一线天位于石门后约米处,悬崖壁立,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寒气袭人。陶唐丽石,随处可见,花纹绚丽异常,令游人赞叹。莲花山顶上天然而成的莲花石、莲台座为最奇。
陶唐峪峰奇石丽,瀑布优美,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山水合一,韵味无穷。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
入峪溯流而进,向东北方可直上摩天岭之巅,此山海拔余米,因千年石龟雄踞山顶又名龟山。从龟山沿山梁、穿密林南行,可至景区东南部的另一著名奇峰莲花山。再往南,霍山主峰老爷顶与莲花山隔谷相望。陶唐峪的水,源出深山密林、幽谷崖畔,仙女池瀑布、水帘洞、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瀑布等景观均可谓风格独具,天下无双。陶唐峪的幽谷,以一线天为典型景观,一线天位于石门后约米处,窄谷两边悬崖壁立,似刀削斧劈,高不可攀,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入谷寒气袭人,顿生幽僻深邃之感。陶唐丽石,随处可见,入峪口约百米便有一小潭,潭底河床石花纹优美,五色灿然。溪流入潭处的河床石上,一只飞禽,头南尾北,栩栩如生,其东有一石猴图像,水丰时入流嬉水,水瘦时岸边观望。尧宫之东谷底,溪中一块黑色大石,石上一头白色犀牛临涧饮水,活龙活现。五龙池池壁上的花纹绚丽异常,石门花纹中的二龙戏珠图,更令游人赞叹。莲花山顶上天然而成的莲花石、莲台座无愧惊世奇观。
5.千佛崖
千佛崖,俗称石佛崖,又名佛峡,位于霍州市城南五六公里的郭庄村西。西临汾河,背靠大运路,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千佛崖摩崖造像经唐、宋、元、明历代精雕细刻而成,大小佛像余尊。
从现存石刻造像观察,暴露的石面雕刻面积南北长约15米,崖高约8米。向南延伸约20米。该石刻因地震、修筑铁路公路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大佛头部震裂,臂部断残。据实地勘察,其下部约还有7米左右摩崖造像被约8米宽的积土掩埋,有待进一步开发保护。
佛像中,最大一尊大佛高8米,为唐长庆年间雕刻,是千佛崖石刻造像的主佛。另有千手千眼观音像,高为2米;其余小佛多为三躯一龛(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单佛一龛者,仅平方米内就保存石佛65尊,现石佛铭文雕有“唐长庆二年”、“明正德五年题记”。由此判断,自唐至明历代均有摩崖造像。
年霍州市文管所多方集资,对千佛崖石刻进行了局部保护维修,恢复了主体石刻顶部的原有抱厦。抱厦为悬山式,琉璃顶覆盖。抱厦左右侧恢复原有局部围墙及部分石台阶。
千佛崖石刻是珍贵的古代文化艺术之杰作,年霍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南杜壁教堂
教堂东临霍山,西迎汾河,由四个院落组成,呈梯形,占地约10.4亩(近7,平方米)。教堂在整个院落的西边,坐落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42.6米x18.6米x20米),属哥德式建筑,楼高四层、坐东朝西,呈「凸」字形,由青砖石所砌。
教堂始于年(一说年)。当时由英国工程师设计,外籍神父募集资金建造,耗资白银二万两,五年后竣工。当时归属潞安教区,年后为洪洞教区所辖。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支八路军部队路过南杜壁村,想驻扎在天主堂内,教堂神父接待了八路军。日本人得知消息后,对教堂进行了围攻,用大炮轰击教堂,为了不使教堂蒙受大的损失,八路军进行了转移。至今,教堂墙壁上还留有炮弹残痕。
大堂正面的三道门均为拱门,正门高4米,两侧是对称的拱形小陪门,正门中楣上镌刻着「天主堂」三个正楷字,上方为中西结合的圆形砖雕图案。门前左右两侧蹲立着一对中式小石狮。顶端尖拱竖立着一个铁质十字架,两侧对称立有高约4米的尖塔。教堂尾部两侧是近30米的钟楼,可由主祭台两侧木梯登上。顶层安装一面铜钟,现因被一间高中所占用而改用铁钟。
室内堂内竖立着四排二十六根高约10米的石柱,将6个大拱顶和两侧10个小拱顶高高举起。石柱底座呈六角形,雕刻着飞禽走兽图案,柱帽呈四边形,上面是各种奇花异草的浮雕。教堂墙壁厚度达66厘米,两侧各镶有五个上拱下方的窗户。堂内有14幅表现耶稣受难的油彩画。
院落堂院开有西门和北门,从北门进入则是阁殿,分别交错在教堂正殿的右侧和后侧,因年久失修,阁殿已陈旧褪色。往南分别为灶房院和神父院。四个院落都砖墙相隔。穿过讲经殿的天桥,是解放前收养孤儿的场所,被称为「保赤会」,有窑洞廿二孔。
教堂也是冯小刚执导电影《温故》的拍摄场地。
?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