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m-mip.39.net/nk/mip_4615289.html
霍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位。在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位。
霍姓来源
一、出自殷姓。商代汝州为霍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汝河南古城一带,汝州一带是商汤的儿子霍侯的封地,一直传到周武王灭商。周武王大军包围朝歌后霍侯曾带兵救援,行至黄河时闻商王已死,便回国准备据汝水死守。周武王占领朝歌后挥师南下包围霍国,霍侯投降。周武王将汝州市杨楼镇一带划出一块地方让霍侯为食邑,霍侯建小城开始了平民生活。霍侯及后人一直以霍为姓。为防止霍侯造反,周武王将自己的第六子叔处封到霍地,建立新的霍国,管理和监视霍人。这就是中国古代地图册上汝州同时出现两个霍城的原因。叔处及后人也就改姬姓为霍姓了。周武王死后,传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叔处和封到今上蔡的蔡叔不满,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结果成王对周公旦起了疑心,硬起内讧。封在朝歌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利用次机会,串通管叔等人,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造反。周公和召公消除误会后,奉成王之命调动大军,率军东征。历时三年,平定了叛乱,武庚被杀,管叔上吊自杀,蔡叔充军,将霍叔改职,迁往山西安置,有其儿子继承侯位。这就是后来的山西霍姓。
二、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三、出自冒姓。五代时,彦威由霍存收养而冒姓霍。
四、出自他族。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贞观时武都郡蛮七姓之一为霍;明时赐元人和尼齐姓霍名邱;今土家、满、蒙古、壮、彝等族中均有霍姓。
得姓始祖
于霍(霍叔)。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为霍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聚集地)
霍姓发源于今山西霍州一带,公元前年,霍国被晋献公所灭,霍灭亡后,霍姓子孙渐渐在今山西省境散居开来。秦至西汉中期以前,霍姓在太原郡形成了大的聚落,后昌盛为霍姓太原郡望。
西汉武帝时,霍姓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将领——霍去病,他提携同父异母弟霍光,兄弟二人一文一武,位极人臣,荫庇子孙,使河东霍姓名震寰宇。霍去病子霍嬗嗣冠军侯,因英年早逝而无子,因此霍家的侯国被取消了,后在霍光的请求下,去病孙霍云袭爵。霍光子霍禹嗣博陆侯,霍光兄孙霍山封乐平侯,霍光女为宣帝皇后,使河东霍姓一时鼎盛之极,但盛极而衰,由于霍禹、霍云、霍山、霍皇后及其母霍显图谋不轨,为家族招致不测之灾,几遭灭门,有霍姓避居河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虽元始二年汉平帝封霍光堂叔弟之曾孙为博陆侯,但此支霍姓再也难已恢复往日风光了。
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霍峻人仕宦蜀汉,其子霍弋蜀亡降魏,仍任原职,子孙遂在蜀郡落籍,后这支霍姓在蜀郡成为名门著姓。
两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原士族的霍姓因仕宦、避难等原因进入今江苏、安徽省境,在北方分布区域也进一步扩大,今京、津等地均有霍姓人定居。
唐末五代时期,霍姓在南方省份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并有一支霍姓进入今广东省境。此际繁衍于北方的霍姓有迁居今甘肃、内蒙省境者。
宋元之际,霍姓已遍布南方各地。
明初,山西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霍姓进入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
清康乾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霍姓闯关东入东三省,亦有三晋之霍姓走西口进入内蒙古。
如今,霍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河南、广东、内蒙古等省区为多。
郡望
太原郡:秦置,相当于今山西太原一带。
河东郡:秦置,相当于今山西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蜀 郡:秦灭古蜀国后置,相当于今四川成都及温江地区。
堂号
自立堂号:砚宽等。
历史名人
霍 叔:周代霍国的始祖。姬姓,名处,一说名武。周文王子,武王同母弟。封于霍(今山西霍州西南)。为“三监”之一。一说“三监”为武庚、管叔、蔡叔,他不在其列。
霍去病:(前-前),西汉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卫皇后子少儿子。善骑射。元朔六年(前)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病卒。
霍 嬗,(?—前年)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霍去病嫡子,生年不详,生母未见史书。霍去病死后,霍嬗袭冠军侯爵位,为侍中,颇受汉武帝疼爱,有意等他长大以后用为将军,继续霍去病的功业。但是,六年以后的元封元年(前年),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后不久暴卒,谥号为哀。霍嬗死时可能只有十岁,没有子嗣,霍去病的后代至此断绝,冠军侯国也因此而除。
霍 光:(?-前68),西汉臣。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去病异母弟。因霍去病的关系得任为郎,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他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供奉内廷20余年。后元二年(前87)武帝病危,立年仅8岁的弗陵为太子,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少主。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决断朝政。元凤元年(前80),上官父子、桑弘羊与觊觎帝位的燕王旦以及心怀怨望的盖长公主通谋,企图杀害霍光;废黜昭帝,立燕王为天子。阴谋败露后,上官父子、桑弘羊均被族诛,燕王和盖长公主自杀。从此,霍氏权倾朝廷。霍光辅佐昭帝期间,继续执行武帝末年“与民休息”的政策,当时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帝多次下诏削减封建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口钱和更赋以中牟苑赋予贫民,并赈贷种、食。始元六年(前81),又召集贤良文学会议盐铁专卖等政策,之后,下诏“罢榷酤”和取消“令民共出马”的规定。与此同时,与匈奴也重新恢复了和亲关系。元平元年(前74)昭帝卒,因无嗣子,霍光以皇太后诏迎立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刘贺因荒淫无道被废,霍光与群臣又迎立武帝卫太子之孙刘询。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秉政,直至病故。霍光死后,宣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夺霍氏权势。最后,霍云、霍山自杀,霍禹等人皆腰斩、弃市,受霍氏株连者数十家。
霍 谞:字叔智,后汉魏郡邺人也。少为诸生,明经。有人诬谞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刊章文,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商高谞才志,即为奏原光罪,由是显名。仕郡,举孝廉,稍迁金城太守。性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甚为羌胡所敬服。遭母忧,自上归行丧。服阙,公车征,再迁北海相,入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梁冀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忤。谞与尚书令尹勋数奏其事,又因陛见陈闻罪失。及冀诛后,桓帝嘉其忠节,封邺都亭侯。前后固让,不许。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少府、廷尉,卒官。
霍 峻:三国时蜀汉将,南郡枝江人,字仲邈。他先依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归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进至葭萌,回军南袭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得知,便派遣杨帛引诱霍峻,假说共同守城,霍峻一眼识破,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无奈,只得退去。后来,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上围攻霍峻,一年之久未能攻下。霍峻城中仅数百人,他选拔精锐,伺机出击,斩向存,大破扶禁军,守住了葭萌城。刘备定蜀后,任他为梓潼太守、裨将军。死后葬于成都,刘备亲临吊祭。
霍 弋:晋南中都督。父峻,蜀梓潼太守、裨将军。弋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不从,得后主东迁之问,乃降。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弋孙彪,晋越巂太守。魏将。初为蜀建宁太守,戈闻成都不守,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诸将皆劝速降,戈不从。后弋探听得后主受封,遂率部下军士来降。
霍 原:字休明,燕国广阳人也。少有志力,叔父坐法当死,原入狱讼之,楚毒备加,终免叔父。年十八,观太学行礼,因留习之。贵游子弟闻而重之,欲与相见,以其名微,不欲昼往,乃夜共造焉。父友同郡刘岱将举之,未果而病笃,临终,敕其子沈曰:“霍原慕道清虚,方成奇器,汝后必荐之。”后归乡里。高阳许猛素服其名,会为幽州刺史,将诣之,主簿当车谏不可出界,猛叹恨而止。原山居积年,门徒百数,燕王月致羊酒。及刘沈为国大中正,元康中,进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沈乃上表理之。诏下司徒参论,中书监张华令陈准奏为上品,诏可。元康末,原与王褒等俱以贤良征,累下州郡,以礼发遣,皆不到。后王浚称制谋僭,使人问之,原不答,浚心衔之。又有辽东囚徒三百余人,依山为贼,意欲劫原为主事,亦未行。时有谣曰:“天子在何许?近在豆田中。”浚以豆为霍,收原斩之,悬其首。诸生悲哭,夜窃尸共埋殡之。远近骇愕,莫不冤痛之。
霍 存:洺州曲周人也。少从黄巢,巢败,存乃降梁。存为将骁勇,善骑射。秦宗权攻汴,存以三千人夜破张晊栅,又以骑兵破秦贤,杀三千人,败晊于赤冈。从硃珍掠淄青、庞师古攻时溥,皆有功。硃珍与李唐宾俱死,乃以庞师古代珍、存代唐宾以攻溥,破砀山,存获其将石君和等五十人。梁攻宿州,葛从周引水浸之,丁会与存战城下,遂下之。从攻潞州,与晋人遇,战马牢川,存入则当其前,出则为其殿,晋人却,遂东攻魏,取淇门,杀三千人。梁得曹州,太祖以存为刺史,兼诸军都指挥使。梁攻郓州,硃瑾来救,梁诸将或劝太祖纵瑾入郓,耗其食,坚围勿战,以此可俱弊。太祖曰:“瑾来必与时溥俱,不若遣存邀之。”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遂败瑾等于石佛山,存中流矢卒。太祖已即位,阅骑兵于繁台,顾诸将曰:“使霍存在,岂劳吾亲阅邪!诸君宁复思之乎?”佗日语又如此。
霍彦威:(?-),字子重,河北洺州曲周县人。五代时后梁名将霍存养子,归附后唐历任要职。
霍端友:常州武进(今江芯武进)人,字仁仲。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崇宁二年(3)癸未科状元。霍端友中状元后,授宣义郎。不过一月,擢为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徽宗赐穿金紫服。此前,给事,舍人只能服黑角带,改服之制自霍端友开始。针对朝廷重内轻外,霍端友提出内外侍从更出迭入的建议,并身体力行,自请外任,以显漠阁待制知平江,改陈州。霍端友为政不以严刑酷法立声威,以宽仁为尚,在百姓中颇具声望。陈州地势低洼,久雨则积水,霍端友令疏新河八百里,由于离淮河太远,积水仍不易流入淮河,霍端友又请示朝廷再开河二百里,彻底根除了陈州水患。霍端友为人正直,内侍石煮传诏,索要瑞香花,霍端友不从,被弹劾罢免。以后,霍端友被礼部召人京都,转吏部,官至通议大夫,因病去世后,赠宣奉大夫。
霍 韬:字渭先,始号兀崖,后改号渭崖。正德进士,读书西樵山,经史精治,嘉庆年间官至尚书。力主清娼籍,散憎尼,毁淫词,兴社学。为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坚贞不屈;霍韬夫人郑氏是贤妻良母之楷模。霍韬死后被封为太子太保(从二品),谥号文敏,并由皇帝御赐墓葬。
霍希贤:沣州人,元延祐五年(年)左榜状元。据《湖南通志》记载:“延祐五年戊午霍希贤榜”的霍希贤曾误为郝希贤。而载于旧志之中。“旧志误姓郝”。《元史》纪第26卷仁宗之三中记载:“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泰定年间,霍希贤曾任职知威州官。
霍 冀:(年-年),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正德十一年(年)丙子正月二十九日生,嘉靖二十三年(年)甲辰科三甲十二名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历任巡抚保定侍郎都御史、使山东尚书侍郎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尚书侍郎都御史、巡抚宁夏侍郎都御史、户部侍郎、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及大理寺左右寺丞等职。隆庆二年(年)晋兵部尚书,参与明朝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建构。隆庆四年乞归,万历三年(年)乙亥三月二十六日卒,卒年六十。有《九边图说》。明末陈子龙在其所编之《皇明经世文编》中有一卷专门收录霍冀的著作。
霍与联:明朝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霍子衡:字觉商,明朝举万历乡试,历任袁州知府。后合家在羊城,绍武年间(清·顺治)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他对家人说:“临难勿苟免,你们知道吗!”接着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于中堂,朝服北拜,然后投井而死。其妾、长子夫妻、长女、次子、三子夫妻及一小婢,也相继投井自尽。不少大臣闻讯,跟着纷纷自尽。事后广州人悄悄将他们的遗体合葬于流花桥附近,直至光绪九年,方为之树碑,称“绍武君臣冢”。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英东:年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年协助其母经营有如杂货店。年转营驳运业务。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年与叶汉、叶得利、何鸿燊等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年被聘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年被美国春田大学授予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名誉博士学位。年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港澳)。
霍英东家族:
霍震霆,霍英东之长子,现任香港立法会议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
霍震寰,霍英东之次子,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霍启刚: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南沙,霍震霆与前妻朱玲玲之长子。
霍启山:霍震霆二子
霍启仁:霍震霆三子
霍建宁:(英文名:KinNingCanningFOK)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美留学。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之一,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集团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年薪超过1亿港元,多年来都是香港上市公司当中薪酬最高、缴税最高的行政人员,有“打工皇帝”之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