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西 综合编辑说起秧歌

今年67岁的库拔村村民杨海管是库拔秧歌的传承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库拔秧歌这种表演艺术虽然渊源流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时而兴起,时而衰落,传说中的72套曲调现在只留下来了20多套,能真正演出的也没有几个人了

今年53岁的杨秦珍是库拔村的村民,也是目前库拔秧歌演出队伍中负责头顶缠丝的鼓手,他为记者现场表演了头顶缠丝的“绝活儿”“秧歌是扭出来的,就算是鼓手也要有一系列的动作,一根一米多长的缠丝,其实全靠脑袋扭动时的力量送出去,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没有几年的历练是不行的”杨秦珍说,一场秧歌演出,表演的队形中有打击乐队花鼓2人、钗3人、马锣1人;表演人物有“搭伞”1人、卖弦”1人、公子”1人、老娘”1人、火炉”1人、包头”4人,算下来有十几霍州市个人,这中间的每一个人的角色都是不能少的,所有人在演出的时候,节奏的把握上就全靠头顶的那根缠丝了

一项传承悠久的表演艺术,传承到现在竟然变成了绝活儿

“头顶上的缠丝其实是用软竹制作而成的,一圈一圈地缠绕在一起,是用来指挥、控制表演节奏的具体演出的时候,缠丝的佩戴者是主鼓手,因为鼓手要敲鼓,手没有办法腾出来指挥,所以就用头上的缠丝来指挥,其他的乐器手、跳舞的人,根据缠丝晃动的不同节奏来掌握自己的节奏”杨海管说,现在的库拔秧歌保留下来的“老东西”被称为“硬调”,比如《三探妻》《三翻腰》《流水》等等,这些调子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的,现在在霍州,这种硬调只有库拔村的人会,而其他村子里表演的都是“软调”,是后山西省霍州市地图来新增进去的

库拔秧歌颇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也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但即便如此,传承人杨海管、杨秦珍等人还是忧心忡忡“有人喜欢看,但没有人愿意学,日后真怕没有人能传承这门艺术了”杨秦珍说,虽然每年都有专场进行演出,但能表演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会缠丝的人现在只剩他一个人了

“库拔秧歌并非起源于库拔村,其实在很久以前,头顶缠丝也并不是什么独特的绝活儿,当时的秧歌表演中,都会有这一出”杨海管说,听老一辈人讲,霍州的秧歌是从陕西传过来的,但也有人说是从河南传过来的,具体是从什么地方传过来的已经没有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头顶缠丝的表演形式是从一开始就流传下来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村子里的秧歌改变了不少,到了现山西省霍州市在,只有库拔村的秧歌还保留着头顶缠丝这种表演形式,久而久之,竟然成了“独一无二”的绝活儿

中国网山西 综合编辑说起秧歌,人们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需要用头顶缠丝来指挥秧歌,可能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在位于霍州市三教乡的库拔村,就有一支这样的秧歌队在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霍州市乡镇间的社火表演中,必然会有库拔秧歌,而在整个演出中,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主鼓者头上缠丝的运用,时而含苞待放,时而金蛇出洞,堪称秧歌中的一绝4月初,记者来到霍州市三教乡库拔村,探究头顶缠丝的绝活儿,以及绝活背后的文化传承

文/记者 杨全

“为了让这门艺术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传承人,只是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实实在在去学”杨霍州市地图海管说,现在他们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也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库拔秧歌的传承人

霍州库拔秧歌起源于宋朝,兴于明末清初


开春时分谈养生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有哪些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mj/1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