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堯井四周有四棵歲的古柏,圖為「柏抱槐」。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山西省臨汾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華夏民族文明搖籃,史稱平陽。「尚書」記載「堯都平陽」,臨汾轄下的堯都區,相傳是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堯誕生、建都之地。臨汾的堯廟,是座集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祖廟。
堯陵內帝堯像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堯廟始建於西晉,原建於汾河西岸,唐高宗時遷至現址(臨汾秦蜀路南端)。明代擴建為三聖(堯、舜、禹)廟,俗稱三聖廟,是專門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主要有山門、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築群,以及距今已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鑲在廣運殿台階上的「蟠龍圖雕」,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龍」。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遊客進入堯廟,首先看到的是五鳳樓,始建於唐乾封年間,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樓高19.3公尺,3層12簷。據說,帝堯經常與四位大臣登樓遠眺,當時人們把他和四位大臣喻為「五鳳」,有「一鳳升天,四鳳齊鳴」之說,「五鳳樓」的名稱由此而來。
五鳳樓後面有「堯井亭」,為紀念堯開鑿水井使用地下水的功績而建。上古時期,人們都是擇水而棲,沿河而居。堯「尋蟻造井」,開始了地下水資源的運用,百姓圍井而居,遂有了部落、村落,形成了人類早期文明。由此產生的聚居文化,稱為市井文明,此井也被稱為「天下第一井」。
堯井亭前方的「廣運殿」,亦稱堯宮、堯殿,是帝堯召見眾臣共商國是之處,也是堯廟主體建築;因堯功德齊天,遂取天為廣,運以配地,故名廣運殿。始建於唐顯慶三年,殿高23公尺,通面寬43公尺。大殿龕內,有高達2.8公尺的堯王像,兩邊站著兩位宰相和兩位閣老。進大殿時,不能踩踏代表堯肩的木檻,男跨左腳,女跨右腳。祭祖手勢,不是一般拜拜的雙手合十,而是採漢朝大拜方式,即雙手拇指朝上,男左手在前貼右手,女右手在前,一拜賜福,再拜賜財,三拜平安。拜完後,記得轉三下黃色「開運吉祥龍珠」,龍珠是鎮殿之寶。
鑲在廣運殿台階上的「蟠龍圖雕」,是根據年陶寺遺址出土的禮器「彩繪陶盤」上的蟠龍畋象放大製作,是中華最早出現的龍圖案,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龍」。龍型簡潔古樸,龍嘴銜含稼禾,反映了人類對農業文明的追求與崇尚。
廣運殿後是「寢宮」,宮龕內塑有堯王和其夫人像。傳說帝堯定都平陽後,去仙洞視察民情,巧遇鹿仙女,雙方相愛,擇日成婚,成婚之處就在鹿仙洞。人們稱之為「洞房」。
堯井四周有四棵歲的古柏,西側兩棵為「柏抱楸」和「柏抱槐」,即柏樹中又長出一棵楸樹和槐樹,而當地不是產楸樹的,實為奇特。柏抱槐據傳是多年前,從西安慈恩寺移植而來,槐樹代表思鄉之情,樹枝上綁滿紅帶祈福。東側這兩棵古柏,一棵叫「鳴鹿柏」,一棵叫「夜笑柏」。傳說唐代在寢宮雕塑帝堯與夫人鹿仙女的聖像時,突然跑來一對梅花鹿,在柏樹下歡蹦鳴叫,故稱此樹為「鳴鹿柏」。「夜笑柏」是僧人從印度移植而來,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發出沙沙之聲,頗似人的笑聲,故稱「夜笑柏」。堯殿兩側木樁,是「誹謗木」,亦稱華表木;設立誹謗木意為博納眾諫,廣泛聽取民眾意見,以便改進朝政。
祭祖堂,是炎黃子孫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著堯舜禹君臣後裔姓氏牌位,涵蓋了千家姓大部分。
拜人文始祖、揚中華文化
祭堯大典在「堯陵」
6月1日,第二屆堯都民間祭堯大典在堯陵舉行。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堯位列上古五帝,被後世尊為「文明始祖」。堯陵位於臨汾市堯都區澇河北岸,墓高50公尺,周長公尺,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緊湊,木雕精細。陵周石山懸崖,陵墓由黃土堆積而成,古柏蔥郁覆蓋,清流環繞而過,景色秀麗壯觀。
相傳帝堯駕崩,萬民悲悼,臨穴掬土,遂成陵丘,陵丘之南,建有陵園。山門為閣樓式戲台通道,入山門,東西建有看樓,北為儀門。陵園祠宇相傳為唐初改建,唐太宗李世民曾晉謁堯陵,唐顯慶三年重修祠宇,此後歷朝均進行過修葺與補建。
史料記載,自西晉起,每年農曆4月28日在堯都區舉行祭堯活動。自唐朝以來,每年正月初一在堯廟,清明節在堯陵,祭拜活動一直流傳至今。今年6月1日,第二屆堯都民間祭堯大典在臨汾堯陵廣場舉行,民眾同拜人文始祖,弘揚中華文化。
堯陵墓塚封土丘,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巍峨高大,肅穆威嚴。堯陵祠宇建築規模大體沿襲了明代舊制,風格為清代特色。「呂氏春秋·孟冬記」記載堯葬於谷林,故堯陵又稱神林、谷林。堯陵祠宇大門下臨澇河河岸,門上為戲台,下為通道。戲台坐南向北,為祭祀時娛神酬神演出,非重大活動,大門不開。牌坊前為陵區核心建築獻殿,殿面闊三平間,東西各有三間配殿。
牛肉丸子麵多美味
吃了就知道
牛肉丸子麵,麵條彈牙,牛肉順口。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在臨汾的大街小巷,經常看到牛肉丸子麵店。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吃牛肉丸子麵。用臨汾人的話說就是「咥一大碗牛肉丸子麵」。
台灣的牛肉麵有名又好吃,臨汾朋友直說牛肉丸子麵有多好吃時,記者心中多了些問號;但吃了第一口,問號就變成驚嘆號!
廚師用浮著厚厚一層辣椒油的湯,把麵條澆透,盛上丸子,放幾片牛肉和些許香菜,牛肉九子麵就完成了。香辣口味,麵條更加彈牙,帶嚼勁,牛肉順口。
為了解膩與提味,牛肉丸子麵搭著大蔥,滴幾滴山西老醋,一碗下肚,爽度破表,飽足感十足。除了牛肉丸子外,牛骨煮的老湯,濃厚香醇,也是牛肉丸子麵的一大賣點。
泡泡油糕,油糕中的上品。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泡泡油糕淵源可上溯至唐代的燒尾宴名點「見風消」。相傳從龍門走出的白袍將軍薛仁貴,將老家的黍米麵製法帶到長安,後成為燒尾宴中的一道名點。唐至宋,油炸黍麵漸漸演化成現在的油糕。到了清代,山西油糕因其美味與寓意,進入了滿漢全席,在全大陸傳播開來。
泡泡油糕亦稱「炸糕」,是油糕中的上品。表面有一層氣泡,遠觀呈現蘑菇狀,近看如綻絲葉絮,白中徽黃,晶瑩透亮;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製就,蟬翼捏成。內餡是用白糖、黃桂、玫瑰、桃仁、熟麵拌成,被譽為山西食品花叢中的一朵奇葩。
油糕是吃之前才用最快速度油炸上桌,如果涼了,好看的泡泡紗會癟掉,糖餡也會變硬,嚴重影響口感。吃泡泡油糕不可性急,不然會被燙到。
七里峪風景區
生物多樣性寶庫
七里峪土匪窩,如今還可見石頭堆成的房子遺跡。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七里峪風景區位於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西部,霍州市境內,是「中鎮霍山」的主要景區之一。山勢雄峻,群峰連綿,奇峰、峽谷、飛瀑、山松、雲海,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植物覆蓋率高達95%,擁有各類珍稀植物近種,野生動物種,有「生物多樣性寶庫」之稱。景區內空氣清新,每平方公尺負離子含量高達2萬,又有「華北綠肺」美譽。
修仙崖棧道橫嵌於懸崖上,步行其上,猶如騰雲駕霧。特派員王玉燕/攝影
進入七里峪,首先看到雄偉建物「鎮山壇」,是歷代帝王祭祀霍山之所,供奉「五岳五鎮、四海四瀆」等神山大河。
遊客到熱門景點「修仙崖土匪窩」,來回得走兩個半小時,總里程公尺的懸空掛壁棧道,有懼高症的遊客,請在此止步,隨身物品也要帶好。古棧道原為木造,下方由木樁支撐,上部搭建木板。如今後人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棧道為鋼鐵架構,高度約在成人腰部。棧道依山崖形勢而建,迂迴曲折,橫嵌於懸崖上,垂直深度達公尺,窄處僅容一人通過。
步行其上,右側為筆直陡峭的山壁,腳下是深不可測的山澗,猶如騰雲駕霧。棧道成之字型,忽上忽下,轉過一個彎時,眼前豁然開朗。黃崖山修仙崖綿延5公里,快到土匪窩時,彎下身鑽過棧道,即可看到崖壁半山腰形成天然平台,其上有一泉眼,終年不溢不涸。在泉水旁,取木枝立於山壁間,據說能為家人健康祈福。自兩晉起即有僧人駐此修行,後為綠林好漢占據此地,當地老百姓稱「土匪窩」,如今還可見石頭堆成的房子遺跡。
走完驚心動魄的懸空棧道,接下來去看看千年「紅岩松」。海拔公尺的霍山砂岩斷崖上有棵老松,相傳八仙張果老未得道前,曾臥病於此,百姓拿草藥治好他的病;張果老成仙後,報答村民恩情,把原本窮山惡水點化成好山好水,成了如今的七里峪名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