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0日,年台州市高一语文统编必修教材培训会在临海市回浦中学举行。本次培训旨在提升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一线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会议由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叶军彪主持,全市高一语文教师通过线上直播与现场观摩两种方式参与了交流与探讨。
分享交流本次活动,共有五位老师围绕项目式教学,针对语文新教材的备课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台州中学的余幼幼老师首先做了《青春是一首永不消逝的歌——新课程必修上第一单元整体设计》主题报告。余老师首先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对第一单元的选文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青春的价值”设计了朗诵诗歌、品读语言、梳理意象、多样阅读、鉴赏细节、微型写作和评诗写诗七个学习活动。各个活动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人生的青春价值。
北师大台州附中的杨根增老师以《劳动光荣:在传统工艺文化展演中认识与践行工匠精神》为题,分享了他们对于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杨老师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导入,接着从设计原因、设计成果、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支架材料、课时安排等方面对项目式学习进行解说,再从“展览”和“排演”两个实践阶段具体展开说明。最后,则以项目评价的标准收尾。整个讲座以“项目式教学”为中心,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仙居中学的丁敏老师以《足下土地尺寸千里》为题,分享了关于统编必修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教学设计。丁敏老师提出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此,仙中语文教研组设计了“永安溪畔的栖居”、“桐江书院的读书声”、“梦回皤滩古街”、“天姥山下的遐思”四个学习任务。最后,丁敏老师强调必须改变知识本位、文本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学会任务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自主多样的言语实践。
黄岩中学的朱莎莎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建议。朱老师从整本书阅读的背景和要求切入,针对《乡土中国》的著作特性和学习价值,分享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如绘制章节的思维导图,问卷示例、图表举例等。整个设计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快乐。
台州市第一中学的刘正飞老师分享的第八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学建议则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展开。刘老师在该单元教学过程中主要设置了四个任务:1.编制词语手册和档案;2.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3.探究词语选择的艺术;4.理解词语运用的规律。这四个学习任务活动循序渐进,依托教材不断融合延伸,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丰富了学生的文本词汇,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示范课展示活动期间,回浦中学的许艳艳老师、天台中学的庞加栋老师和玉环中学的王麒老师分别围绕新教材进行了示范课展示。
首先,许艳艳老师为与会老师带来了示范课《登高》。整节课将为诗词大会中的《登高》拟写嘉宾解读词作为总任务,设计三个分任务:一、“天然去雕饰”的初稿;二、“奇文共欣赏”的探究;三、“切磋琢磨”后的再稿。以任务驱动学生对诗歌进行“外”与“内”的解读:“外”探究律诗的语言形式,“内”体悟诗歌的多重意蕴和深切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许老师在逐步推进的过程引领着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庞加栋老师以第二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稿开设了《致敬劳动者》群文阅读公开课。庞老师以举办“劳动最光荣”校园主题文化展为情境,为学生设计了三项任务:一、展示最美劳动者,编选入展内容;二、开辟“我为劳动者唱赞歌”板块,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三、创作颁奖词,歌颂劳动者。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和人文价值,而且要重视向外的延伸阅读和实践探究。回顾整节课,不仅有对教学文本的梳理,更潜藏着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
王麒老师则从阅读方法入手,为与会老师开设了一节《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示范课。王老师通过设置《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个任务任务,引领学生解答“中国乡土社会为什么不需要文字辨析”。课上,王老师带着同学们筛选关键词,辨析概念,绘制思维导图。整节课有逻辑梳理,亦有方法指导,环节清晰流畅,让学生从害怕阅读“难啃”的学术类文本到愿意尝试着独立探究,主动感受文学魅力。
专家讲座9日下午,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副校长季丰作了《热烈与冷静——新教材教学建议与规划》主题讲座。季校长提出面对新教材要有整体课程意识,要不断回看课标,琢磨要求;要重视“以学为中心的变革”,从必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wh/1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