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举个例子。蜀黍所看到的,德国人过马路之风度——不等行人走完这辆车绝对不会前进一步,直到天黑。法国人过马路,在斑马线前五米处就会减速直到稳稳的停在斑马线前,然后司机会走下车主动帮助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从容地走过斑马线。
尊重斑马线、行人优先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从国外加强斑马线管理经验来看,既要靠宣传教育引导,从小培养礼让斑马线的意识;还要靠法治保障,通过刚性约束、严格处罚来规范驾驶人行为。另外也少不了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最大限度保障行人过街安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家是如何保障行人安全的。
美国
行人走上人行横道车辆必须停车让行美国规定各种机动车辆行驶到设有“stop”标志的十字路前要“停一下”。即使十字路上没有行人,也必须停,在认定四周没有行人可以安全通过了才能行驶。据说,美国实行这项法规的当年交通事故就下降了26%。美国还将“行人优先、汽车让人”作为交通规则的基本原则。
▲在美国,路口如有行人或有人正欲通过,必须先让行人通过后,汽车才准通过。
英国
行人过马路时车辆不能拐弯英国的交通信号灯非常合理,行人过马路时车辆不能拐弯。信号灯会给行人留出过马路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不会有转弯的机动车和行人抢道,行人也不用担心有转弯的车辆撞到自己。
▲英国的交通信号灯非常合理,它会专门给行人留出过马路的时间。
荷兰
“低头族”怎么过街?安地面信号灯在荷兰,为了确保行人的交通安全安装了不用抬头也能看见的红绿灯。由于这些边走路边低头发短信的人,有跌倒、被车撞到或是被绊倒的风险。这种“LED交通信号线”就可以用来提醒“低头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看下图,它是通过镶嵌在路面的LED条连接交通信号灯,同步改变颜色来发挥交通信号的作用。
▲人行道上的“LED交通信号线”,来提醒“低头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
日本
妨碍行人通行?处3个月以下行政拘留日本交通法规定,车辆进入人行横道前必须临时停车,且不得妨碍行人通行。除非在确认没有行人或自行车即将横穿前方道路的情况下,车辆才能通过人行横道,且必须以能够保证在人行横道前立即停车的车速下行驶。在未设置人行横道的十字路口或附近,如果有行人将要横穿道路,车辆也不能妨碍行人通行。如果违反规定,将处以3个月以下行政拘留,或处以5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日本民众从小就被教育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地方也要礼让行人。
韩国
社会协同共治一举两得在韩国的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业门前,如果有人行横道,他们会派出单位最漂亮的女孩来协助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这样做,既维护了交通秩序,又是对单位的一种形象宣传,一举两得。
另外,韩国在学校周围以及残疾人、老年人比较多的区域,会把人行横道的绿灯时间延长20%。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设置“银色区域”,大幅度扩充按钮式信号灯和护栏等安全设施,充分让行人在斑马线上体会到“行路优先权”。
韩国警方对于司机无视斑马线的处罚很严厉,车辆行经人行横道前须临时停止,遇行人正在通行要暂停或慢行,要不然将被处以5万韩元以下罚款或拘留。
新加坡
屡教不改?判处监禁新加坡设置的人行横道通行规则中规定,在车辆驶近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并将车停在人行横道之前;在车辆到达人行横道时,如该路口没有警察或信号灯管理,无论是遇到正在横过还是刚开始横过道路的行人,驾驶人都应当让行人自由而不间断地通过;车辆行至有交警或信号灯管理的十字路口,即使驾驶人已接到前进的信号,也应该让准备进入或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通过。
▲在新加坡,任何驾驶人不得将车辆或车辆的任何部分停在人行横道上。
新加坡对驾驶人行车有严格的法律约束,道路交通法属于刑事法,一旦触犯将受到严厉处罚,对于屡教不改者甚至可以判处半年到一年的监禁。除了罚款或监禁外,还有吊销驾照、将肇事者照片刊登在报纸上、强制进行劳务等处罚,有时候甚至会将几项处罚合并执行。
纵观这些做法,无论管理的方法如何、处罚的形式如何,都只有一个目的,维护斑马线上的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爹娘都考取了驾照,随着爹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默契程度的感悟会越来越拿捏的到位,蜀黍也相信他们会一边开着车,一边对坐在副驾驶的孩子说:“我们是机动车驾车人,在行至斑马线跟前时,要减速慢行,遇到有行人通行时,要让行人先行。”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1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