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霍州杨家庄与尧王一段不为人知的渊

霍州杨家庄位于李曹村东北7.5公里的霍山脚下,坐落在三面环山、东高西低的一个向阳的山坳,古时候杨姓人家在此挖窑居住成村,以姓氏得名。人称“霍州通”的王见喜正是该村的村民,近日,他告诉记者,在历史上,杨家庄与尧王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渊源。

“我们这个村子历史悠久,明代曾有上杨家庄和下杨家庄之分,清时二村相连通称杨家庄。”王见喜说,有史料记载,该村在宋代已有一定规模,是霍州东行通往古县的交通要道,也曾是商贾云集的旱码头。历史上,村里有水磨坊两处,加工面粉和食油,产品多销往州城。谈话间,王见喜唱出一曲当地流传了许久的民谣:东自杨家庄,西至汾河湾,四十里米粮川,邑人好喜欢……七十二磨连轴转……”字里行间无不道出了杨家庄昔日的辉煌。

王见喜介绍,在该村村东一里许,有一地名叫尧王里,曾居住过一两户人家。据传,尧帝建都于平阳,避暑于霍州,狩猎于七里峪一带。“尧王进入的七里峪猎场,就是杨家庄村东的尧王里向东北方向。常在尧王里的人家歇息就餐,尧王里的名称也从此而来。”王见喜说,里”就是家乡的意思,近代人慢慢讹传书写为“窑湾里”。

据《霍州地名概述》一书中记载,“该村东水峪口有釉碾遗址一处,系宋代修建的白釉瓷料加工作坊,民国后期还有水力转碾一盘,生产的瓷釉供陈村霍窑用,并销往外地,经营时间长达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几个朝代。该村西虎山,有明清建筑的天罗寺。”与尧王有关的村落自然也是人才辈出。早在年,国民革命军84师高建白旅曾驻该村,同年8月7日柏乐河大战,就是以该旅为主的一次与日军的对垒站。歼灭目的伪军近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倾向扫荡攻势。除此之外,该村人士朱兴家曾被授予“华北民兵英雄”称号,年9月作为全县唯一的民兵代表赴京参加开国大典。

来源:临汾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13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