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获得了空前发展,由于原材料的丰富和工匠技艺的高超,使所制瓷器在花色品种、器物类型,以及造型、装饰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极大的丰富、提高和创新,成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鼎盛期。欢迎参加本场《五彩缤纷有饶州》竞拍。
01
年11月2日
周一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清康熙洒蓝釉地开光五彩花卉纹盘尺寸:高3.8厘米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3.3厘米品相:口一磕,一大冲(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敞口弧壁圈足。外壁五彩花卉三组。内洒蓝釉地,底与壁五个不同花形开光。开光内白釉地五彩画花卉纹。康熙时五彩瓷器有了重大突破,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拍品的装饰风格与彩料为典型的康熙五彩瓷器。圈足内青花海螺图记款。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清早期素三彩人物纹六边形碟
尺寸:高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7厘米
品相:彩料自然磨损(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拍品为正六边形,平口沿,浅斜直壁,圈足。碟壁对应六角有六条棱。外壁绿釉黑彩,每面画竹叶纹,平口沿上绿地黑彩席纹,每个角上画一朵梅花。内壁施黄釉。内底绘高士童子图,人物形象生动,所绘纹饰精致,不为多见。本品整体以素三彩工艺画梅花高士,构思巧妙,且工艺精湛,密而有序,极为考验工匠之高超的画工。
起拍价:无底价
康熙素三彩攒盘,英国VA博物馆藏品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晚清民国粉彩四爱图竹节四方瓶尺寸:高23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8厘米品相:口有磕,有冲(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瓶为四方形。撇口束颈。瓶身竹节形中间开光。开光内粉彩山水。颈部四面粉彩画四个人物。分别是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另两位或许是李白爱酒,杜甫爱诗,谓之“四爱图”。粉彩绘山水草堂图。远山叠翠,巨石巉岩,青山郁郁,绿水潺潺,古柏参天,天际留白,一派幽静隐逸之风,令人如游如居,目不暇接。整体色调艶丽而柔和,装饰构图与设色渲染都与别具匠心,山木远近错落有致。胎体厚薄适中,釉面肥润,配合笔墨滋润,诸彩交融,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的画面中,殊为难得,属晚清民国时期山水人物画之佳作。肩部与圈足施淡松石绿釉,足壁镂空装饰。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嘉庆四季粉彩四季花卉纹贡碗尺寸:高7厘米,长21厘米,宽12.5厘米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该碗造型精巧别致,元宝形,敞口,碗壁起棱,底作圈足。整体造型匀称、形制优雅。碗壁外部以粉彩装饰,绘有四季花卉,各式花相互簇拥而生,花叶、茎莛绵延缠绕,争相开放,颜色鲜艳、明亮,色彩搭配和谐。内里施松石绿釉。此碗粉彩色泽艳丽,釉色甜润,胎质精良,花卉图案描绘细致,构图疏密得当,为清代粉彩佳作。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康熙模印青花宣德款盘
尺寸:高3.2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0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敞口,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色莹润,口沿内外各一圈席纹,盘壁内模菊纹,盘心双蓝圈内缠枝菊纹,底足莲瓣纹,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寄托款。花卉纹饰精细典雅,青花渲染层次分明,所绘笔触娴熟,青花发色素雅倩丽。造型端庄规整,胎釉精良细腻,诚为佳瓷之品格。
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书写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当时清廷认为,对知识分子还是应该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宣泄口,不能逼得太紧,所以瓷器上允许写前朝的款,寄托汉人的情思。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晚清民国腰形水仙盆
尺寸:长19.5厘米,宽10.7厘米,高5.5厘米
品相:底钻一洞,口沿一道短冲,底足约7处小飞皮加以小凹坑(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件水仙盆紫砂而制,直口,腰形,一面镌刻诗文,辞句隽永,书法秀丽,欣赏极佳。一面刻画梅花,刻工犀利,疏密交错掩映、枝叶生动自然,相应成趣。整器素洁沉静,包浆淳厚,古朴雅致,充满浓郁的文人气息。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晚清民国老红木兰花几
尺寸:高20.3厘米,直径8.8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该几以红木制,几面攒框镶圆木板,五弯腿,腿内为扁方形,外为圆形刻云纹。腿中部内凹,攒轮形盘托,腿下部外翻为叶形。此几,腿、牙、托皆整料圆刻,做工浑圆精致,玲珑典雅,形式少见,品相完好,极有收藏价值。
起拍价:无底价
通常“南青北白“是用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和南方瓷业当时的最高成就。
到了宋元这两大窑口有所没落,而同样是处于北方的定窑和南方的龙泉窑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延续了“南青北白“这两大瓷系的特点。
本场《南青北白》专场拍卖,有多件龙泉窑和定窑的精品,让我们能领略这南北争雄的精彩实例。
更详细介绍请阅读后面所配《极简典范——高温单色釉瓷器》一文。
02
年11月3日
周二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明龙泉八卦三足炉
尺寸:高7.5厘米,直径23厘米。
品相:口沿约四道冲线,一处飞皮(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口沿内折,鼓腹,浅壁,炉心露胎,底兽形三足。此炉器形周正,古朴大方,胎体厚重,器型硕大。器身施以八卦纹饰,造型、纹饰、功用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互为映衬彰显。施以青釉,釉面光滑,釉色漂亮,肥润厚实,胎体致密,珍贵难得。
龙泉窑在元代风格大变。相比于南宋,有些器物变大了,有些器物使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釉色则普遍偏绿。这些风格特点一直延续到了明代。造型方面,明龙泉显得丰满、浑厚,给人一种大气。且釉面上得比较浓厚,分布均匀。
起拍价:无底价
参考拍品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元龙泉青釉莲瓣碗尺寸:高7.6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7.5厘米。
品相:器内外若干点圆形先天缩釉(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碗尺寸较大,口微外侈,弧壁深腹,外壁皆以莲瓣纹为装饰,下承圈足。露胎处有较为明显的火石红,通体施青釉,胎体厚重,釉层肥厚温润,釉面平整,釉色莹润通透,极富玉质感,釉面有开片。虽无纹饰,但不负《处州府志》中对龙泉窑的盛赞: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明龙泉青釉素钵
尺寸:高10.5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10.3厘米。品相:口沿一磕一冲,底足约4处小磕(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微敛,气韵内涵,弧腹下敛收,底承圈足。胎体厚重,口沿和足端釉薄略露胎,余部通体施粉青色厚釉,釉光柔和,釉色莹润粉绿,富有玉质感。整器无论釉色、造形或装饰,皆具鲜明时代特征,古韵悠然。此钵既无精美繁复的雕饰,也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造型之秀美,风格之敦厚,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北宋龙泉青釉划花花口洗
尺寸:高2.8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6厘米
品相:口沿处极短开裂(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壁及心刻划云纹间以篦纹,外壁篦纹。纹饰既有偏刀深挖又有浅阴刻线,刀法潇洒流畅,图案灵动精致。通体施青釉,釉质肥润,转折处釉浅,堆积处釉深,浓淡有致,隐现玉质感。青釉恬静淡雅。蕴含宋代文人的闲情雅趣,展现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魅力。
宋代,龙泉窑发展进入了辉煌高峰,在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以及装窑烧成等都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此龙泉洗做工精巧,年代久远,保存至今,品相完美,弥足珍贵。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唐邢窑白釉三足炉
尺寸:高5.1厘米,口径3.8厘米
品相:银缮修复(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炉,敞口,口沿外撇,唇较厚,短颈,丰肩,圆腹,炉身腹部下方三处饰做三足。炉通体施釉,釉色洁白似雪,釉面莹润光亮。三足部分无釉,可见胎骨,胎骨呈米黄白色。
邢窑,是一处隋朝-五代时期的窑场,现存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辖内邱、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宋定窑刻花折沿盘
尺寸:高3.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6.2厘米
品相:大漆原片修(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口沿作六出葵口,盘壁折沿,端庄大气,通体施象牙白釉,清新雅致。盘刻划花卉纹,花朵叶片舒展,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刻划线条利落,流畅如画,为定窑划花工艺的杰出代表。在牙白釉沈积处晕散出浓淡交替的笔墨韵味,整体刻划没有丝毫犹豫,那种下刀的速度感时隔千年仍可令观者心惊,叹服不已。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出产白瓷著称,是五大名窑之中烧造时间最早、历时最悠久的窑口,亦是唯一以纹饰见长者,所出精于刻划,善长模印,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称,产品曾入贡内廷,为后世所重。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五代北宋定窑花口碗
尺寸:高7.5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8厘米
品相:口沿一技短冲(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件大碗花口,斜深弧腹,圈足,光素无纹,规整大器。通体满施白釉,色如象牙,质若羊脂,温润匀净,给人以恬淡之感。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在积釉处呈浅浅的黄绿色。
定窑名列「五大名窑」之中,位居河北曲阳,享誉已久。以出产精细白瓷而驰名。宋代为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诸多创造和进步。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定窑曾一度奉命向北宋宫廷进贡瓷器。如苏轼所赋「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饮流斋说瓷》有云:「定窑,在直隶定州所造者、曰『北定』。有光素、划花、印花数种,大抵有花者多。釉水有如泪痕者亦为佳品,其口往往有以铜镶之」;又《格古要论》对于定窑器之品评如下:「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外有泪痕者是真,划花者最佳,宋宣和、政和间窑最好」。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文化期勾形器
尺寸:厚1.7厘米,直径2.6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青白玉质,局部有土沁,勾形器,顶端勾弯,底部以一道横向凹槽勾勒,底部钻孔,可作扦插或与其它物件相连。此类勾形器在红山文化时期多见,形制特殊,意义神秘,有学者认为是鹰杖或属象征身份的权杖。整器保存完好,质地细腻润泽,线条圆润隐约,具有红山文化琢玉特征。
起拍价:无底价
参考拍品
中国文人向以出仕、处隐两种途径调节与当政者的关系。朝政清明时,进庙堂以建功立业;君昏纲弛时,独善其身,鉴藏书画古玩,超然出世。于是,也便形成了文人日常生活的泛审美主义。
书房、书斋是上自天子下自布衣的办公读书之处,憩息休养之所。书斋内的陈设器物也是一个由简到繁,从普而精,自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本场《文人书斋》拍品,均为文房雅器,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从中选用自己的心怡之物,妆点这最深处的雅致生活。
更详细介绍请阅读后面所配《画一幅5亿,书4亿,文人书斋真不穷》一文。
03
年11月4日
周三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乾隆哥釉笔山型水滴(带木底座)
尺寸:高4厘米,长10.5厘米,宽4厘米。
品相:正面有一圆形小缩釉(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器整身仿哥釉,釉质肥润,细碎开片匀布满身,釉面布满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中国文人爱山爱石,此器形峰峦圆融,前后凸起层叠,既可为水滴也可为笔山。巧妙的配以一叶褐黑色的老红木座,犹如海中仙山,为中国文人艺术的极致象征。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受后人青睐,并加以仿制。传世的仿哥釉瓷器,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乾隆最佳。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乾隆哥釉马蹄形水盂
尺寸:高3.2厘米,直径7.1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件水盂形制小巧,呈圆型敛口,丰肩,弧腹至底收,椭圆形圈足,大小正堪一握。通体满施仿哥釉,釉下开片呈自然冰裂状,釉色淡雅,釉质匀净,幽雅凝重,简洁雅致,为乾隆时期上佳之作。
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水丞一条中专门论说:“陶瓷类的水丞以宋官窑、哥窑产的大肚小口钵盂式样的为佳。”(陶者有官、哥瓮肚小口钵盂诸式。)便是此器。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清中期炉钧釉船型水盂(带木底座)
尺寸:高2.9厘米,长10.5厘米,宽6.7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水盂呈船型,敞口,扁鼓腹,大小正堪一握,器身全施炉钧釉,口沿处描金彩。全器发色沉稳而不失艳丽,层次分明,似如水波状。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为书斋文人、高风雅士心爱之物。
炉均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并且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制品最精。在文献《南窑笔记》中有记载。炉钧釉为仿钧窑紫红斑所作的低温颜色釉。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有“素炉钧”与“浑炉钧”两种。素炉钧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彩,面喷广翠彩。浑炉钧釉面则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在℃左右烧成。烧造时秞面自然混合垂流,展示出了浑然天成的美感。此器物釉面上大小不一如水波纹,有虚有实,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
出自上海藏家旧藏,所配木底座为该藏家早年寻访苏工老艺人以老红木精工制成,当时此木底座所耗亦千余元,可见器与座搭配雅致而又流传有序。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乾隆仿官釉穿带贯耳瓶
尺寸:高12.8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4.8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敞口微撇,颈内收,左右各出贯耳,鼓腹,圈足外撇,左右各有一孔,供穿带用。瓶底足平扁厚实,通体施均匀的哥釉,露胎泛出黑褐之色,乃摹仿铁足之效果,上手感觉沉重坚实。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仿自汉代铜投壶,故而亦称“汉壶尊”。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虽然此穿带已无实用之处,但保留其式样,令人观之顿觉古意盎然。此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陈列于文房书斋,是帝王名士清玩雅事。
乾隆皇帝自幼深受雍正的熏陶,追求风雅。乾隆早期御窑厂承前朝之余绪,摹仿历代名窑技术高超,仿宋代官釉瓷器更是居彼时摹古品类之首。此器为乾隆朝仿铁骨哥釉,其时有米、粉青二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此品为粉青。后世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中有黑胎,具有“紫口铁足”的特征。本器即是一例,而其釉面犹如寒冬江河中的冰裂,釉色古雅厚润,纹片舒朗自然,颇具旧迹。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清霁红釉鸡罩形水盂
尺寸:高8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12.2厘米
品相:口沿略有小修(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本品扁圆腹,顶开小圆口,短颈、弧壁、圈足,上小下大,器身通施霁红釉,釉面滋润丰腴,色泽明悦妍丽,有细致的橘皮纹。口沿因高温熔融使铜红釉向下流动而露出白色的胎骨,俗称“灯草边”。圈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是为一例文房雅品,置于斋室案头,实为佳妙之事。
宣德红釉瓷器最具代表性的是霁红(又称祭红),它较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为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釉色似初凝的鸡血,釉中无龟裂纹理。宣德后,铜红釉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烧制了著名的郎窑红、霁红等品种。
起拍价:无底价
参考拍品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乾隆宣德宝石红釉苹果形水盂
尺寸:高4.5厘米,直径5.5厘米
品相:内部一处鸡爪纹(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水盂造型小巧玲珑,苹果形,敛口,扁鼓腹,卧足,足壁外浅内略深。通体罩施宝石红釉,色泽娇红欲滴。灯草边,有细腻橘皮纹。整器制作精细考究,工艺纯熟老练,气韵优雅素净,为文房不可多得之佳品。宣德宝石红釉瓷器存世数量稀少,大多收藏于国内外公立机构。本品为清代仿宣德宝石红,圈足内施白釉,底书“宣德年制”四字楷书寄托款。
陆廷灿在《南村随笔》中有“宣德红,以西红宝石末人泑,凸起者,总以汁水莹厚如堆脂,汁纹鸡桔,质料腻实,不易茅蔑。”说的是因宣德时期红釉中配入红宝石、玛瑙等珍罕矿物,其釉色如红宝石般晶莹,色调庄重凝润且不易变形开裂,不惜工本,且烧制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清中晚期钧红釉马蹄形水盂
尺寸:高3.5厘米,直径5.8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唇口,矮颈扁圆腹外鼓,圈足。胎质坚硬细腻,胎体厚薄均匀,内壁施白釉,釉质光洁莹润。外壁施红釉,红色鲜艳,红如鸽血。置于案首,赏心悦目。
钧红釉瓷器釉层肥厚,清乾隆钧红釉灯笼瓶红而且浓,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此釉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虽会向下淌流,但色釉一般不脱口。色调红里泛紫,又称“玫瑰紫釉”、“海棠红釉”。
历史上鲜红釉瓷器曾倍受人们以及历代帝王的珍爱,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对鲜红釉瓷更是喜爱有加,每每摩挲把玩,倍加赞赏。他的诗:“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就是在吟咏明代宣德时期的红釉碗。
宋代以来,景德镇都有钧红的仿作。《景德镇的颜色釉》:钧红“工艺比较复杂,分二次烧成。第一次将坯荡好内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采用白色碎纹釉做为内釉,少数产品也有用钧红色釉做为内釉),置于窑内高温处(约摄氏℃)烧成石胎后,然后在器外挂上红色釉,为了使釉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待釉干后,应补吹一二次,第二次再在窑内高温处烧成”。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晚清民国铜胎珐琅景泰蓝百花不落地盘
尺寸:高1.1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5.4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盘壁外敞,唇口。盘心内百花不落地纹饰,其铜胎质地厚实,包浆古旧,釉面光泽润和,色调浓郁雅正,掐丝精细,花朵饱满,花筋叶脉转折流畅,釉色丰富透明。为文房器之精品。
掐丝珐琅技术自元代传入中原以后深得皇家喜爱,至明初尤盛。明代“御用监”为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其所出珐琅器质精工致,时人曹昭于《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专门评述曰“内府作者细润可爱。”
“百花不落地”,也叫“百花不露”,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
起拍价:无底价
茶始于神农,兴于唐,炽盛于宋。宋时开启全民饮茶之风,自天子以至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
宋代饮茶工序繁琐,追求仪式感,盏置托上更显秀美挺拔,富贵庄重。得了好盏不配好托犹如锦衣夜行,良马破鞍,缺失甚大。本场《茗茶雅托》精选多只盏托,配以好茶,共享茶之“三昧”。
更详细介绍请阅读后面所配《拍卖场有托吗?我们来揭一揭托的内幕》一文。
04
年11月5日
周四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宋耀州窑黑釉花口盏托
尺寸:高4.3厘米,口径5.8厘米,托盘直径11厘米。
品相:口径先天制作有凹两处不平整,托盘处一磕碰有修补,底足一小磕(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器为北宋耀州窑烧造,由托盘、托杯、圈足三部分组成。托盘浅盘式,花口,转折含蓄。托盘中央起圆托杯,中空敛口,与底部圈足相通。此托通体饰黑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底足露胎,胎黄褐色,质较细。釉色乌黑似漆,光亮幽深。口沿、边缘处釉薄,发色略泛褐,幷可见析出的兔毫斑。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耀州窑以青釉著称,黑釉器较之为少故更难得。
通常盏托与盏搭配釉色取近相一致者,但古人并无一定之规。黑盏托亦可配其他色釉茶盏。如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茶器中,与拍品同为耀州窑的黑釉盏托搭配的便是耀州窑青釉菊瓣纹茶盏,观之也颇协调典雅。
起拍价:无底价
宋耀州窑青釉茶盏与黑釉盏托,宋吕氏家族墓出土茶器。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宋定窑荷花花口出筋盏及托(一套)
尺寸:托直径14.2厘米,盏直径12.5厘米。
品相:托上三处磕修(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盏托与盏塑作五瓣荷花形,口沿五出,转折含蓄。随沿起伏,内壁顺势出四道的筋纹,柔美绵延,甚是美观。荷花式造形当源自金属器,而托盘内壁的筋线则与漆作关系更为密切,宋代荷花式漆盘多见瓣瓣交迭,此盏与托制作精细,不亏为可为王公显贵特供烧瓷的定窑佳器。
器物通体罩釉,器面莹亮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脱俗,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久历千年风霜,朴淳如昔,盏与托成套保留至今更是难能可贵。
宋代盏托兴盛,选择多样化,形制上有高有低,此宋定窑荷花花口台盏(一套)便是一例。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
起拍价:无底价
参考器物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宋霍州窑白釉茶盏托
尺寸:直径14厘米,高6.2厘米。
品相:一处飞皮,正反两面惊釉,一处划痕。(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盏托葵口,高台,高圈足,腹部及圈足各饰以三处镂空火焰型,修足极工。盏托表面光素无纹,皆施白釉,釉质肥厚均匀,呈白色半透明状。
宋元时代的盏托无论瓷质、漆质均以光素无纹者为多。其时由盏与盏托组成的器物称台盏,台盏可作茶具也可作酒具。
金元时期,霍州窑主要生产白胎瓷,胎土细白,胎壁薄,胎质极脆,光素无纹者多,少量有印花装饰。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茶器出有一成套台盏其托与本拍品即为同款。
起拍价:无底价
宋代白釉台盏,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茶器。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宋影青釉花口盏及托(一套)
尺寸:盏高5厘米,直径7.2厘米,托高6.5厘米,直径10厘米。
品相:(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外沿呈五曲葵瓣状,底心凸出托台,底足外撇高圈足。通体施以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外壁光素。胎体轻薄,釉色光润,温润如玉。因土沁观之略带微黄。宋代是一个超前的时代,不爱繁复,独爱简约。他们痴迷玉的温润,也爱瓷器的清透,合二为一便有了影青瓷。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藏品名称:宋影青釉带盖台盏(一套)
尺寸:高7.3厘米,直径7厘米
品相:全品(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盏直口,中起托台,托与盏连体粘合烧制。上配一盖,盖顶饰圆雕枝叶形钮,造型隽雅,胎体匀薄,透明度较高。通体施影青釉,一色纯净,如冰似玉。其形其色,令试茶者观之赏心悦目,堪称茶器上品。台盏及盖的组合成对而存,且保存完好,实为难得。
湖田窑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宋代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青白瓷釉层透明度高,光泽度强,釉中气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装饰,线流畅、灵活;刻线深处釉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淡泛白,釉色和纹样互相烘托,艺术效果极佳,为湖田窑青白瓷独特成功之处。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明龙泉六角青釉盏托
尺寸:高4.1厘米,口径5厘米,托盘直径11厘米
品相:口沿一先极短冲位于釉下(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托为明代龙泉窑作品,盏托正八边形,下有短足,上承托盘,盘中央有圆孔,可放置杯具。梅子青釉,碧绿青翠,肥厚温润,以手抚之清凉腻滑,胎色泛灰,胎体厚重,典型的明代龙泉窑特征。此托少了宋代盏托的婉转俊秀而多了几分硬朗刚强,型低而小,是适用于我们现今最常见泡茶法的精品佳器。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开创于三国两晋,鼎盛于宋元,结束于明清。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清黑漆天目盏托
尺寸:高11.5厘米,口径5.1厘米,托盘直径12厘米。
品相:口沿极小墨痕,托盘口沿若干因磨损小脱漆,底足若干因磨损极小脱漆(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藏品说明:此清代盏托为木胎。上部盏如杯,圆腹,下部托呈盘状,圈足外撇。通体髹饰黑漆,抛磨光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宋徽宗十八学士图》中清楚的描绘了当时的饮茶文化及用具,画中描绘的黑漆盏托,与本器相似。
起拍价:无底价
号拍品
编号:
藏品名称:云南七子茶饼
尺寸:直径9厘米
品相:包装纸有破损(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此茶饼上印中国土产畜产是现在中茶公司的前身。陈年普洱茶经由时间沉淀后,所转化出独特的陈年香韵最为迷人,入口口感具顺、滑、醇三大特点。滋味甘醇,茶汤色浓郁油亮,此陈年普洱茶的味道,是时光的味道。
七子饼茶之名原先是自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那时茶马市交易,七张饼捆扎好陈年普洱茶经由时间沉淀后,所转化出独特的陈年香韵最为迷人,入口口感具顺、滑、醇三大特点。滋味甘醇,茶汤色浓郁油亮,此陈年普洱茶的味道,是时光的味道。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另外那张分离的茶饼用来上税。还有一个说法是古时“茶马古道”路途遥远,艰难险恶,运茶的人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七子饼”寓意与家人团员,思念妻子和孩子,所以又叫“妻子饼”。
起拍价:无底价
·本周拍品可提前来公司上手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