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个以州为名的县,历史悠久却建县不到

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内陆、黄河中游东岸,东依太行,西靠黄河,北为长城,是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自古有“表里山河”之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早期中心之一。山西,因地处黄河以东而古称“河东”,明朝初设省时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取名山西,又因春秋为晋国之地而简称“晋”。

历史上,山西省域较为稳定,现在山西省会为太原市,共有十一地级市。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省内历史文化名城、古县众多,在山西十一地市所辖的县(含县级市)中以“州”为名的仅有两座,均为历史悠久之地,其中县级霍州市不仅历史悠久且为千年古县,而隶属于晋城市的泽州县尽管县域历史悠久,建制时间不到四十年,建县更仅有二十四年。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为地级市晋城市辖县,全境环绕晋城市城区。晋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古称建州、泽州、凤台等,历史上曾被称为“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晋城建制始于秦汉,隋朝始有泽州,唐初称晋城,但历史上的泽州、泽州府与今泽州县并非同一概念,现在的泽州县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改晋城市郊区所设。

泽州县,古属冀州,春秋为晋国高都邑,三家分晋时迁晋静公于高都邑,这也是晋城之名的由来,战国时期高都邑先后属魏、赵、韩等国。秦朝时期,今泽州县域属上党郡,西汉初置高都县(一说设于秦),治所就在今晋城市城区。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都县开始设郡、置州,先后有新兴郡、建州、高平郡等设于此,隋朝改建州为泽州,以境内泽河为名,同时高都县改称丹川县,晋城之名出现于唐初,为泽州治所。

明朝初期,晋城县省入泽州,泽州为直隶州,直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公元年)升泽州直隶州为泽州府,设府治凤台县。民国初废府存县,泽州府废后凤台县改以古称晋城。抗日战争时期,晋城县是晋冀鲁豫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年初晋城县解放,解放战争时期曾析晋城城关设晋城市。建国后,晋城县隶属于晋城专区,且为专署驻地,年晋城专区撤销,晋城县隶属于晋东南专区。

年晋城县改为县级晋城市,年升为地级市并分设城区、郊区,其中晋城市郊区于年8月改为晋城市泽州县。可以说,历史上的泽州为今晋城市城区、泽州县的合称,继承泽州为民国时所置晋城县,而今泽州县仅为建国后晋城升为地级市后析郊区所置。泽州县设立后,县政府驻地长期在晋城市城区,年才迁到今址。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zy/1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