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曾孕育着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汁液。人言“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临汾。”华夏第一都临汾有着长达年的历史。尧王让贤,大禹治水,康衢击壤,仓颉造字,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丁村文化,陶寺遗址,晋侯墓地,古都新田,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沧桑变迁;荀子治学,师旷论乐,卫青抗胡,古今名人贤士、王侯将相不胜枚举;尧庙祭祖,古槐寻根,根祖文化源远流长;黄河壶口,霍州署衙,元代戏台,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尧都区鼓楼又称"大中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五米的券门。
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
临汾尧庙位于临汾市南4公里处,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重修增建,规模不断扩大,相传临汾是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庙内现存五凤楼、广运殿、尧井亭及寝宫等。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长廊内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由于老的广运寺已毁于火灾,现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庙内还有10多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尧王的丰功伟绩。
临汾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建于年,华门3年建成,门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总投资万元。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侯马市侯马铸铜遗址位于牛村古城东南(今平阳机械厂厂区、生活区及周围),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马晋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平阳机械厂建设工地,年到年由文化部组织18省市考古工作,在这里进行大会战,发掘面积达多平方米,出土陶范3万余件,后来在其周围又有多处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铸铜遗址周围建起船舶工业部大型军工企业——国营平阳机械厂,现改为北方重工集团。现代工业制造企业契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铸铜业的遗风,古今铸造、制造工艺和手段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今天,根据几十年来的考古研究资料,结合冶金学和工艺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复原了铸铜作坊遗址,让大家了解当时的铸铜工艺流程。
台骀庙位于市区西部高村乡西台神村北的汾河岸畔,始建于东周时期,规模宏大,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曾修复,现存为明崇祯八年和清乾隆年间的建筑,据专家考证,台骀是尧、舜之前的治水英雄,是我国张姓氏的鼻祖。台骀庙的荫陈,也就是白蒿,是清心明目、舒肝润肺的绝佳良药。每年初春二三月间,草长莺飞的季节,引得不少村民和游人争相采摘古时候“汾隰流云”是台骀庙下河流、田畦、农耕,这一田园风光的写照是侯马的风景之一。今天,经过政府修缮,新的台骀庙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台骀庙下开发的百亩荷塘更是荷香十里滩,这里已成了侯马新的旅游风向标。
襄汾县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专业性民俗博物馆。反映晋南地区汉民族的生活习俗。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年秋筹建,年11月10日开馆。
丁村至今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万历二十一年(年)至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各式院落20余处,33座明清时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时代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
洪洞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翼城县关帝庙所祀之神是三国时的蜀国大将关羽。位于需、城内村南大街西侧的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七年,重修于年,是临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翼城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城内关帝庙是翼城县古建筑最具特色的风景之一。在其中轴线上,南为过路戏台、石坊,中为过殿,最后为春秋楼。南部东西为两列长廊,后部左右造三座配殿。全部面积0平方米。
翼城四圣宫位于翼城县城东南50公里外西闫镇曹公村。创建于元代,因供奉“尧、舜、禹、汤”四圣而得名。四圣宫建筑保存比较完整,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舞楼、献殿(已毁)和正殿,东、西两侧有廊房和看楼。正殿和舞楼均为元代建筑,其中舞楼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造型古朴庄重,是元代戏台建筑中的优秀作品。四圣宫东侧有关帝庙,建有戏台(已毁)、正殿及东、西看楼,是自成一体的一组清代建筑。
霍州市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异彩。
隰县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仅大雄殿宝殿的彩塑精品就占全省明清彩塑作品的4%以上,而这些佳作仅位于面积只有.6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
汾西县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汾西县境内主要遗迹有古文化遗址五处,古墓葬三处,古建筑七处。辖区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余处,其中省级3处,市级5处,县级30余处,一般余处。
汾西名胜主要有位于县城东北约十公里处的兴原寺、东阁、灵泉、师家沟。
东阁是建于明代的观音阁。阁楼分上下两层,阁内现存保护完好的明代壁画四幅。
灵泉是寺中龙王殿内的泉眼,泉在殿上,水出石上,常年不断。
安泽县荀子文化园位于安泽县城东部。亭台楼阁典雅别致,园内建筑全部仿战国风格。山门依山而建,蔚为壮观。荀子大殿,重檐庑殿顶,气势宏伟,风格古朴,殿内汉白玉荀子雕像依案膝地而坐,重现其当年讲学风采。
望月楼高35.8米,比临汾古楼尚高一米,钢砼构制,实三明五暗七架构。外观三层,五层斗拱式,内看则七层。属明清建筑风格。
在安泽县城、沁河东岸,三零九国道北侧,矗立着一座雄伟高大、气势恢宏的望岳楼。极目此楼,拔地而起、捧日摘月、气壮山河。它是继安泽县荀子文化园之后,又一处靓丽壮观的人造景观,堪称安泽标志性建筑。
永和县永和乾坤湾,是黄河流域上一道奇特的风景,位于秦晋大峡谷中,壶口瀑布上游。即使没去过的人,仅凭望文生义,亦可知其形巧夺天工,其意蕴含深厚。是一道地地道道的自然文化遗产景观,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距县城80余华里。5年重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占地平方米,以“英明决策筑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分三个展厅,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
古县山西古县石壁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完整的深宅大院。张氏家族自明末清初迁居石壁,挖窑洞,扎篱笆,务农为本,惨淡经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家族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廪贡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
三合牡丹,号称“天下第一牡丹”,相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这株牡丹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牡丹”,是因为她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大、二是多、三是奇、四是神。
延庆观在山西临汾市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该观创建于宋宣和二年(),竣工于辽延庆初年(),故名延庆观。观内有三清殿、活水龙吟、翠云亭等景观。
关帝庙位于古县境内热留村,始建于唐,后经明清两代缮修,总面积为平方米。该建筑为四合院布局,由正殿、献殿、戏台、配殿、山门等组成,气势恢宏,规模宏大。正殿除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等巨型雕塑外,四壁皆悬空绘画,内容述尽关羽一生事略。人物呼之欲出,配景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名相。据岳阳(今古县)县志记载“赵上卿蔺相如为岳阳宝丰里(今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人。其河曰蔺河,其村多蔺姓,其坟墓至今巍然独存”。蔺相如为人机智勇武,有远见,善谋断,为赵国抵御强秦、壮大国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曲沃县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曲沃、翼城两县境内,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年代为距今~年。曲村—天马遗址发现于年,又名“晋侯墓地遗址”,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遗址
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已揭露面积达2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万余件。墓内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吉县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千米;南距陕西西安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锦屏山位于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此山林木丛郁,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相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
其主要景点有三处:一是在挂甲山脚下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年)开始至明朝正统九年(公元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区七组之多。其二是摩崖造像旁的佛阁内端坐的一尊铁佛,高二米五,铸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年)三月。三是皇天后土庙,坐落在挂甲山巅。吉县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北与大宁接壤,南与乡宁毗连,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隔河相望,东与临汾、蒲县交界。
乡宁县乡宁县城南50公里处的关王庙乡大河村和坂尔上村境内有一处名扬远近的旅游胜地——云丘山风景名胜区。云丘山以人文、自然景观双绝著称,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距城五公里处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全省有名的千佛洞石窟,石窟洞高三点一米,宽深各四点五米,四壁所雕神龛佛像,姿态庄重,栩栩如生。石刻壁画和窟顶的石雕藻井,刀法简练,做工精细,是隋唐时期的作品。目前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又塔,位于乡宁县城南玉环山之腹,两塔东西对峙,相距米,中间相隔凤凰沟,西塔原名状元峰,明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彭万里创建,原址在东帝君庙,清乾隆三十年()知县福录移建今址改称文笔峰。
大宁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仙子,便是流传在沿黄流域山西大宁一带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故事。
黄河仙子,名曹仙媪,俗称曹娘娘。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据说曹仙媪是黄河流域唯一的神,大宁县重修曹仙媪庙后,改名为“黄河仙子祠”。
蒲县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祐五年(年)重建,宽深各五,幅阶周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殿内塑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最后地平以下由十五孔窑洞组成十八层地狱,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分别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
咱大临汾的名胜古迹真多呀!
临汾人顶起来!
转自临汾老乡俱乐部
网站运营的五个度H5建站风靡建站行业 微企点自助建站成行业典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jt/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