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能歌能曲。那几年,如果说一中是央视科教频道,那么二中就是湖南卫视,在艺术家型的老校长带领下,学校娱乐项目层出不穷,学校演出、班级节目寻常可见,开班会甚至上课一半时,老师一言不合就让同学们来一个集体合唱流行歌,以活跃气氛,胆子大的孩子也不管是否会招来狼,霍地站起来就一首张信哲的《过火》,高音飙的让人上火,恨不能打来救火。话说超群长大后捧着一张明星元彪的脸,闯荡于二中的这个“娱乐圈”小江湖,人际关系虽不是大红大紫的,但走在路上会不断有人打招呼,相当于现在的二线明星。我们宿舍除了卧谈会,就是夜唱会,唱歌,我们不会招狼,但会把楼管老侯招来的,老侯锤门骂几句,我们噤若寒蝉,但超群唱歌,就收放自如了,高低音控制、真假音转换,如同装了消声器的机关枪,轻微的声音背后,打出的每一个子弹都是准确致命的。他唱刘德华的《缠绵》:双手轻轻捧着你的脸/吹干你的泪眼/梦还有空间/我还在你身边/不曾走远……很会模仿华仔的唱腔和动作,一气呵成,深情感人。有时他还夸张的模仿家驹的《光辉岁月》:更听贼有残留地鬼嚎,硬鸡光飞碎玉,疯语总跑尽鸡友……
这里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对音乐的爱好以及对偶像的痴迷,也只有通过听磁带、看录像来满足了,直到对音乐有了掌握和体验的想法,便于宿舍自学的,吉他,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一夜之间,每个宿舍兴起了一股笛子风,因为几块钱一枝的竹笛,几乎达到了人手一枝的密度。放学之余,从整栋楼的男生宿舍窗口里,传出了呜哩哇啦的吹笛声,大家都是初学者,得经历一个吹气找音、手指换调、照谱吹奏的一个过程,通常一个星期,可以结结巴巴吹出一首简谱曲。但前四天,因为吹气过度,伙伴们大脑缺氧、头昏眼花,去食堂打饭都得扶着墙,如似被饿晕了。超群学吹笛,不是在我们宿舍窗台,而是在其他班众多的宿舍完成的,张三李四阿猫阿狗等人,即使上厕所蹲坑偶遇,都会一见如故,后就互相串门聊天。我们开玩笑,他像只穿花蝴蝶游荡于整栋楼,所到之处的笛子都被他练过手,遇到吹笛高手,还饶有兴趣的请教一番,在众家师傅的调教下,他已是笛中高手。当我们还对着音乐书的简谱,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找音准,吹出心头一悦的调调,他已经熟记很多歌的简谱了。让我想起了,94年中国摇滚新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窦唯技惊四座的笛子独奏,他们同样深入歌曲的表情,同样有生命力的笛声,让我们赞叹。
在我们从小就崇尚的武侠意识中,刀剑是侠客的基本必备,但萧,确实最酷的装备了。超群无萧,却竟然在别人宿舍学会吹箫,并持萧回来给我们炫,他把烟屁股深深吸一口,掐灭了甩到老地方——褥子下,来了一曲武侠剧《雪花神剑》配乐—寒雪牵魂,---3……我们惊呆了,亲耳听到洞箫的声音里传出熟悉的旋律,简直太美妙了。瞬间想到了古文中读到的,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逐渐地,他的听歌识谱的本事越来越大了,只要会唱的歌调,他会用笛子试探着吹奏出来,再根据指法将简谱用笔列出,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图书资源,大家的笛谱,几乎都是自己的手抄本。高三毕业前,《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回荡天地间: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我找了超群帮忙列谱,他双腿盘床,一笛、一纸、一笔,一个中午此曲简谱被他列出来了:---35-6-3---1。直到我步入大学,也买了自己的洞箫,吹的《沧海一声笑》乐谱,还是来自于他的版本,当年的心潮澎湃尚在。
超群重情。女人缘好,怎么个好法呢,呵呵(此处省略几千字),点击文章上方蓝色字体“行者之李”,或者识别文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ozhouizx.com/hzssxs/12589.html